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北京 > 门头沟区 > 灵山 > 灵山地名
湖埠里:铜鉴湖畔好地方(3)
更新:2017-08-20 08:45【灵山地名】
导读:董家的风水惠及了子孙,董邦达的儿子叫董诰,他也一路秀才、举人、进士过来,进军朝廷,殿试点为状元;后因有人提出有父荫子被之嫌,改授探花,官
董家的风水惠及了子孙,董邦达的儿子叫董诰,他也一路秀才、举人、进士过来,进军朝廷,殿试点为状元;后因有人提出有父荫子被之嫌,改授探花,官至太子太保、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任职《四库全书》副总编。董诰是大清乾隆朝和嘉庆朝的红人。
姚家坞杨梅垅当年的松涛已不见了,站在杨梅垅上依然能看到昙山和西山,能想象得到当年的景象。垅边的龙眼依旧在,只不过没有当年那么深和那么清澈了,那两个深潭也没有从前那么圆了。东边的潭已经修葺,相对干净整洁,西边的潭就杂乱一些。真希望在这次双浦整治中,能把湖埠十景之一的“董坟松涛”恢复,在铜鉴湖边的阵阵松涛下,喝着九曲红梅也是十分惬意的。
5 灵山幻境的前世今生
听湖埠里老人讲,灵山洞实际上分成上下两个洞,上洞叫做潘家洞,下洞叫做灵山洞;因为洞所在的山叫灵山,所以两者合在一起,统称灵山洞,洞外的村也叫灵山村。湖埠里有几句名言,“逃难自有潘家洞”,说的是遇到兵荒马乱时,全村的人都去山上潘家洞避难,其洞口狭小,不易被发现,洞内厅则特别大,可以供上千人暂时生活,是逃难的好地方。据老人讲,闹长毛(太平天国)时,全村老小都是在潘家洞避的难,躲过一劫。抗日战争时,日本鬼子来到了湖埠里,村里的部分百姓也逃到了潘家洞,日本鬼子不敢贸然进入洞内。解放后,逐渐被湖埠里人遗忘。
1983年,灵山村的一位村民去山上放羊,放的羊不见了,村民到处寻找,只听到羊叫声从大山肚子里传来,于是人们到处寻找洞口,终于发现大山里还有很大很深的一个溶洞;就这样,灵山村又把湮没多年的潘家洞挖掘出来了。当时,西湖区政府专门组织了专家与村民一起考察潘家洞,发现洞里还有一个小洞直通底下;其中一位专家身材瘦小,就顺着小洞一直往下探查,这就是灵山洞下洞的发现过程;后来开发景区时,为了方便游客进出,便在靠近村庄的洞底挖出了一个门做洞口,洞口题写了“灵山幻境”四个大字;西湖区政府还专门请了旅游和灯光设计的专家对洞内不同造型的钟乳石配置了不同的灯光,并编撰了许多故事。
查阅历史文档,发现湖埠里西山上的溶洞还有许多。据《杭县志稿》记载,“大坞山口太公山麓,洞口有二,深悬如半井,周围生有石乳及绿黛野花,春夏之交,芬芳袭人。一口朝西为大坞山云雾泉隐流处,清澄幽邃,上下通光,游人攀援,逐级而下,恍若世外桃源。潘家洞,如箕,人欲入洞,须用粗长绳垂下,中有钟形石乳,乳大者约数围,高二丈余” 。
灵山幻境,还有宋城、未来世界、大清谷和白龙潭这几个泗乡有名的景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我们在外上学的大学生,或者在外工作的泗乡人,都以家乡有这些景点而感到骄傲;我们也经常陪外地的朋友去这些景点旅游。正因为有着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泗乡才被批准成立了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
6 朱熹和昙山石刻
在仁桥村、陆家岭、杨村、风水洞之间,铜鉴湖的南边,有一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在历史上很有名,叫昙山。从西往南再往东,沿着游步道上山,左边有一栋三层楼院子,树木中露出了粉墙,台门紧闭,不知院中场景。此屋所在地,我认为就是历史上南宋理学祖宗朱熹游玩的“郑次山”院落的古址所在。
往南走,过三五百米山路,可至昙山亭,亭檐高翘,伸向天空。站在亭边,终于找到了《定乡小识》上所写的朱熹石刻,此乃朱熹在杭州仅有的一处石刻。南宋绍熙五年,朱熹游湖埠昙山,留题一诗于棋坪石南侧。诗云“颓然见兹山,一一见天作。信手铭岩墙,所愿君勿凿。”同年十月,朱喜重游昙山,摩崖正书于仙人洞侧:“绍熙甲寅闰十月癸未,朱仲晦(朱熹)南归,重游郑君次山园亭,周览岩壑之胜,裴回久之。林择之、余方叔、朱耀卿、吴定之、赵诚父、王伯纪、陈秀彦、李良仲、喻可中(注:皆其门生)俱来” ;《定乡小识》作者张道云“崖石完好,波画明丽,莹洁如常,精彩倍常,疑有神护”。清文人胡敬《定乡杂著》有记“仲晦(朱熹)铭传石上刻,数行蚀尽藓斓斑。青山一一天然在,只欠园亭似次山。”此处所讲的仙人洞就是“清虚洞”,洞门狭窄,结满了蛛网,洞口也长满了灌木,我们也未敢贸然进入,甚为可惜。
很赞哦!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