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甘肃 > 敦煌 > 敦煌地名

敦煌地理揭秘之探秘雅丹(2)

更新:2017-07-15 12:24敦煌地名

导读:甘肃 省地矿局地质专家李 大庆 博士介绍说:雅丹地貌主要是戈壁沙漠在风蚀作用下产生的自然现象。风蚀分为吹扬和磨蚀两种方式。风将地表沙粒和尘土

甘肃省地矿局地质专家李大庆博士介绍说:雅丹地貌主要是戈壁沙漠在风蚀作用下产生的自然现象。风蚀分为吹扬和磨蚀两种方式。风将地表沙粒和尘土吹扬起,在达到一定速度及速度发生某种改变的情况下会发生紊流及涡流并产生上举力,从而一起吹扬。吹扬现象在风速大、地面干燥、植被稀少及松散覆盖区尤其强烈,风力扬起的碎屑物对地表的冲击和摩擦产生长期而巨大的磨蚀作用。这种磨蚀作用包括对地表的吹蚀和对岩石的磨蚀两方面。一般情况下,各种风蚀地貌就是在这两种作用下形成的。

敦煌雅丹属于罗布泊的一部分,形成过程和其他雅丹大致相似。最初,是地表的风化破坏。罗布泊洼地,曾经是一个大湖,而留下的湖相沉积,是在地质岁月中形成的,曾经发生的反复的水进水退,使湖底形成一层泥、一层沙,又一层泥、又一层沙交错成层结构。其中的泥岩层结构紧密坚硬,一般不易遭受风水的侵蚀,但是,它却抵御不住温差的作用。在罗布荒原旅行,常会听见突发的“辟拍”声,有时似鞭炮,有时似狼嚎,难怪当年行经此地的法显和尚毛骨悚然,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称此处“少禽多鬼怪”了。罗布泊地区处于极端干旱区,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常达30°C~40°C以上。热胀冷缩的效应,使外露的岩石崩裂发出声响。连被称为“顽固不化”的花岗岩,在这种气候环境中也只能顽而不固,逐渐崩裂成碎块,又何况泥岩哩!不过,泥岩不会像花岗岩那样成块状崩裂,因它的结构是层片状,崩裂也是一层层剥离脱落,形成许多水平状或垂直状的观,使夹在泥岩层之间的沙层逐渐暴露在地表,为雅丹形成的第二阶段创造了条件。

地表风化破坏后,风、水即有了肆虐的对象。在风的吹蚀或水流冲刷下,堆积在地表的泥岩层间的疏松沙层,被逐渐搬运到了远处,原来平坦的地表变得起伏不平、凹凸相间,雅丹地貌的雏形即宣告诞生。   

雏形的雅丹更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在沙层暴露后,风、水等外力继续施加作用,使低洼部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突出地表的部分,由于有泥岩层的保护,相对比较稳固,只是外露的疏松沙层受到侵蚀,由此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至此,雅丹地貌最后形成了。

但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雅丹地貌群的形成又有其特殊的原因。这是由其所处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所决定的。地质工作者们通过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雅丹地貌群是水平岩层在暂时(间歇)胜流水与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典型的第四纪地质遗迹和自然地理景观。

一方面,在长期风蚀作用下演化成为现在的地貌景观。敦煌雅丹地貌群所在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世界风库”安西之侧,由于大风的长期猛烈吹蚀,敦煌雅丹地貌群区域内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地面被侵蚀成规则的沟壑,而坚硬的土石层则成为高矮不等的土岗,并被刀刻斧凿般地雕成一个个似物似人、似禽似兽的造型。如金字塔形、蘑菇状、骆驼状、石柱状及群楼形。特别是风蚀蘑菇的形成就很有代表胜。在发育有垂直节理的基岩地区,经强风长期侵蚀后,就会形成一些孤立的石柱,即为风蚀柱。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如再加上基岩岩胜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菌状,称为风蚀蘑菇。

另一方面,从敦煌雅丹地貌群地形的分布位置来考察,大部分雅丹地貌群均处在沟谷的出口处,属于古疏勒河河床,总体展布方向与沟谷延伸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与古疏勒河的流向一致。所以可以推测,敦煌雅丹地貌群地形的形成和发育与暂时胜沟谷洪流切割有关,其后期又长期受风蚀作用而演化为现在的地貌景观。

总之,时间的力量和自然的神奇造就了迷宫般的敦煌雅丹,敦煌雅丹气势磅礴、造型精美且内容丰富多彩,是罕见的地质奇观。正如《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简介》中介绍:“雅丹地质公园是一座天然的雕塑艺术博物馆。走进雅丹,犹入瀚海迷宫,使人心荡神驰,浮想联翩,激情奔流。”“古今中外人和事,大千世界景和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像。一处景点,宛如一部神秘的天书,任你阅读;一处景点,犹如一座哲学家的雕塑,任你思想;一处景点,诚如一件风和雨的杰作,任你欣赏。”

很赞哦!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