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湖北 > 武汉 > 江汉区 > 江汉区地名
中原和江汉地区文明化进程比较(3)(2)
更新:2017-08-04 17:16【江汉区地名】
导读:(28)上述论文集中的《禹征三苗探索》一文后的附记4:“ 天门 石家河、 钟祥 六合、澧县孙家岗、 荆州 枣林岗等遗址墓葬中所见 龙山 后期小件玉器,与
(28)上述论文集中的《禹征三苗探索》一文后的附记4:“天门石家河、钟祥六合、澧县孙家岗、荆州枣林岗等遗址墓葬中所见龙山后期小件玉器,与石家河文化和更早的屈家岭文化都缺乏联系,而与中原龙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有相似之处。如形态较一致的鹰形笄不但见于肖家屋脊、孙家岗、枣林岗,还发现于禹州瓦店甚至陕北;类似的兽面形冠状饰既见于肖家屋和六合,也见于临朐朱封和陶寺大墓。可见禹征三苗前后不但有中原华夏文化南进,同时还有东夷文化的渗入。”见韩建业、杨新改:《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学苑出版社,2006年,第16页。
(29)韩建业:《略论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不同模式》,《古代文明》第2卷,2003年6月,第84~96页。
(30)李伯谦:《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红山、良渚、仰韶大墓随葬玉器观察随想》,《文物》2009年第3期,第47~56页。
(31)湖南省博物馆:《安乡划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3年第4期,第427~470页;张弛:《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58~62页。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枣阳雕龙碑》,科学出版社,2006年。
(33)张弛:《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32~39页。
(34)严文明:《仰韶房屋和聚落形态研究》,《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180~242页;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河村》,科学出版社,2005年。
(35)赵辉曾根据对长江中游大溪文化等墓地和聚落的分析,提出墓组=一套间房=核心家庭、墓群=一栋房子=扩大家庭、墓区=一排房子=大家族、墓地=聚落=氏族的对应关系。见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学研究(四)》,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3~54页。
(36)严文明:《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考察》,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24~37页;张弛:《大溪、北阴阳营和薛家岗的石、玉器工业》,《考古学研究(四)》,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55~76页。
(37)苏秉琦:《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36~251页;严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华夏考古》1997年第1期,第49~54页。
(38)韩建业:《西坡墓葬与“中原模式”》,《仰韶和她的时代——纪念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153~164页。
(39)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肖家屋脊》,文物出版社,199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湖北省荆州博物馆:《邓家湾》,文物出版社,200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石家河遗址2015年发掘的主要收获》,《江汉考古》2016年第1期,第36~41页。
(40)杨新改、韩建业:《禹征三苗探索》,《中原文物》1995年第2期,第46~55页。
(41)《孟子·告子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2)赵志军:《植物考古学及其新进展》,《考古》2005年第7期,第42~49页。
(43)江汉地区农作物以稻作农业为主,但也有少量粟作成分。见邓振华、刘辉、孟华平:《湖北天门市石家河古城三房湾和谭家岭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考古》2013年第1期,第91~99页。
(44)韩建业:《论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的历史地位》,《江汉考古》2004年第1期,第63页。
(45)赵辉讨论良渚文化的衰落,也主要归因于其淫祀鬼神、奢侈浪费的社会习气。赵辉:《良渚文化的若干特殊胜——论一处中国史前文明的衰落原因》,《良渚文化研究——纪念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04~120页。
(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6年第6期)
很赞哦!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