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河南 > 郑州 > 邙山区 > 邙山区地名

什么是文物保护的“洛阳方式”(2)

更新:2017-07-14 08:24邙山区地名

导读:但邙山真正开始作为帝王陵区则是因为东汉洛阳城的营建。东汉洛阳城位于今洛阳 白马寺 一带,北接邙山,南抵洛水,占地约10平方公里。与周人把墓地

  但邙山真正开始作为帝王陵区则是因为东汉洛阳城的营建。东汉洛阳城位于今洛阳白马寺一带,北接邙山,南抵洛水,占地约10平方公里。与周人把墓地放在城内不同,汉人主动地将墓葬迁到城外,这种有意识选定茔域的行为从侧面反应了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一般情况下,汉墓的集中分布区位于邙山中段,即汉魏洛阳城的北部一地。东汉皇陵则非常有意思,其在洛阳规划出两个大的兆域——东北陵区和东南陵区,东北陵区埋葬着刘秀等五位皇帝,它们都位于北邙之上,而东南陵区则埋葬着汉明帝刘庄等六位皇帝,它们位于汉魏洛阳城的南部地区,今偃师寇店一带。对于这样的陵区规划已然与西汉有别,西汉帝陵是一个陵园埋且仅埋一个皇帝,而东汉则是选定一个大的兆域来作为皇帝们的共同卒葬地,这种葬制改革实际反映的是统治者的礼制改革,另一方面则说明邙山这个地区想要规划出一大片完整的陵区已然不太可能。

  东汉陵区

  不过,仅东汉一朝想要覆盖广大的邙山之地显然也不太现实。因为汉魏洛阳城嘛,除了东汉在此建都,还相继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以此为都,六百年的时间不仅使汉魏洛阳城的文化层异常丰富,更使得它北邻——邙山能得以充分“开发”,比方说西晋墓地就避开东汉墓葬密集的中段、选择了邙山之东;而北魏葬区也就只能选择剩下的邙山西段了。因此,当唐初著名诗人沈佺期途径途径邙山时,就由衷感叹道“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北邙山》)可见在初唐之时,繁华的洛阳城外这块北带黄河、南望伊厥的风水宝地上,就层层叠叠的满是古冢。因此,邙山上“墓挨墓、墓落墓”的独特埋葬景观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邙山无卧牛之地”的说法也自此流传开来。

  可为什么邙山会成为逝者埋葬地的首选?

  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史家珍院长介绍:首先是因为邙山的地势相对较高,利于排水;其次,邙山的土壤结构很好,有一层很厚的料礓层,这种土质地坚硬、黏结胜好,不易渗水的同时也隔绝了空气,使得墓葬能够长时间保存,而其中所布满的质地坚硬的料姜石更是增加了盗墓的难度。此外,从风水上看,邙山北临黄河,在下游的伊洛河入黄河口处正好把邙山夹住,成一喇叭状,这在风水学上叫水口,是风水极佳之地。

  料礓层也被民间戏称为僵尸层,其中布满了的质地坚硬的料姜石

  隋唐洛阳城的规模是明清洛阳城的21倍!

  从二里头一直到北魏,洛阳从东至西陆陆续续的得到了开发,河洛之间仅剩下汉魏洛阳城与东周王城之间的一块区域,这也成了隋唐时期在洛阳选址建都的唯一可能。在此建都,便意味着“五都贯洛”最后一块拼图的完成。

  隋唐洛阳外郭城里坊区复原示意图

  那是公元604年阴历十一月的一天,隋炀帝杨广在群臣的簇拥下登上北邙之巅,南望广袤的伊洛河平原,只见那遥远的地平线上,两峰对峙,伊水中流,天子不禁感叹道:“此龙门耶,自古何为不建都于此?”大臣苏威上前答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两京新记辑校》)杨广大喜,遂建都于此,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隋唐洛阳城。

  如果说汉魏洛阳城的洛水之南还主要是一些礼制胜建筑和帝陵兆域的话,那么隋唐洛阳城则是对洛水以南之地的第一次大规模开发。若将东都定有一百零三坊三市,其中的洛南之地就达到了八十二坊一市,占近7/9!自赵宋南迁,洛阳的地位一降再降,城的面积也缩水的可怜,直到公元1997年,洛南开发的步伐才被洛阳市政府提上议程,其时已经过去了八百余年,盛唐气象,果然非同一般。

很赞哦! (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