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内蒙古 > 阿拉善盟 > 阿拉善盟地名

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草原问道阿拉善(徐永盛)(2)

更新:2017-07-20 15:22阿拉善盟地名

导读:在《丝绸之路》杂志社工作的杨文元在他的《诗意雅布赖》和《丝路盐道》一书中,也就雅布赖盐池的形成进行了大量的查阅。文远兄认为,《尚书·禹贡

  在《丝绸之路》杂志社工作的杨文元在他的《诗意雅布赖》和《丝路盐道》一书中,也就雅布赖盐池的形成进行了大量的查阅。文远兄认为,《尚书·禹贡》首次记载阿拉善雅布赖盐湖,称其为“潴野泽”。《汉书·赵充国传》中将雅布赖盐湖称为“盐泽”。文远兄在走进雅布赖考察之前,还和著名学者李安纲教授聚谈过雅布赖盐池。李安纲先生有一个观点认为,4800年前华夏史祖就已经开始晒盐,在很古老的历史时期,盐就已经是影响国计民生的支柱产品。大禹治水最初的动机,是因为盐池被洪水淹没。

  而玉雷兄在实地勘测雅布赖地形后认为,这样的求证有些牵强。面对两大沙漠弧形隆起而形成的雅布赖山地,石羊之水何以逾越,在这荒漠深处形成盐池。关于这样的争论,只有在日后的阅读与走访中再行求证。

   3.无数驼铃遥过碛

  阿拉善被誉之为“驼乡”。穿行沙漠的考察中,骆驼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挥不去的意念。

  骆驼,这是一种非常富有灵胜的动物,永恒地跋涉在唐诗宋诗中,成为引发幽思的文化媒介。她属于沙漠,属于西部,属于强汉盛唐,属于元风清韵。不论是走在荒野道上,还是在阿右旗城市的某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她的踪迹。

  拉骆驼,起五更,踏步第四省

  出长城,过沙漠,遇上了一场风

  黄沙翻,黑浪滚,两眼不能睁

  你看看,这就是,拉骆驼

  才不是个营生……

愿借明驼驰千里

  同乡作家雪漠的《野狐岭》里,演绎着汉驼和蒙驼两支驼队在包绥路上路过野狐岭的景点地图和神秘。“宁走十里转,不走一里弯”。在那异常艰辛的驼道上,不知道究竟发生过多少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但无论是哪样的故事,骆驼一直是人们忠诚的伙伴。因为她们的存在,陪伴着孤独的人们走了一程又一程。

  透过俄国蒙古学家、摄影家阿·马·波德兹涅耶夫拍摄下的驼队照片可以看出,每逢盐池期,成百上千峰的汉驼、蒙驼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雅布赖盐池畔便呈现出人海、驼海的壮观景象。而装载起程的骆驼一链接一链,形成长长的骆驼队,行进在大漠中,蔚为壮观。驼队过后,驼路即时显现,迅即,又被风沙吹无。走在茫茫沙海里,只有方向,没有固定的路道。灵胜的骆驼、老练的驼工靠着本能和经验,进行着一次次危险胜的穿越。经年的行走中,一条条通往包绥、宁夏、河西走廊的的驼行线路在驼铃中显现,成为草原儿女与内地群众互通有无的纽带。

  在阿拉善,我们更听到了许多有关骆驼的故事。当地的人们说,骆驼非常富有灵胜。当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她会绕着家门留恋地转几圈,发出几声悲鸣。然后,她们会悄悄地离开那片故土,走得很远很远。当主人发现的时候,她们已经完成了生命的轮回。人们说,骆驼不愿让主人看到她死去时的悲伤。还有,在昔日靠驿站传递政令军令的时候,一旦遇到紧急文件,人们会选出快驼,在她们的口里塞上食盐,然后用绳子紧缚驼口。然后再选一名强壮的驿差,上驼加鞭,数日不停地急奔。到达目的地时,那驼即倒地而死。

  骆驼的忠贞,骆驼的负重,令人唏嘘。当现实注定有痛苦的时候,人们寻找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一统,寻找着另一种精神寄托的空间和载体。所以,千百年来蒙古人祭驼,祷告人与自然和谐,宣扬善行福祉思想,依此缓冲人们对驼不能释然而又无法解脱的情愫。在代代传承的养驼、拉驼与祭驼的仪式中,粗犷豪放、彪悍顽强的民族心理深深地烙在蒙古人身上,而忠厚善良、刚正不阿、吃苦耐劳、勤奋顽强的骆驼精神也成了阿拉善人不自觉的集体意识。

  4.塞云茫茫吟大道

  住过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走过阿拉善,心中常常想起一些诗,一个人。那就是仓央嘉措和他的情诗。你可以给阿拉善一万个不美的理由,但因为仓央嘉措的故事,干渴的阿拉善便多了一地的滋润。

很赞哦!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