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欧洲 > 西班牙 > 西班牙地名
从首个殖民帝国到欧洲病夫:近代西班牙盛衰之变(2)
更新:2017-05-27 21:42【西班牙地名】
导读:西班牙和同时代路易十四的 法国 不同,西班牙国王的最高权威是建立在宗教号召力基础上的。由于国王的世俗权力受到限制,君主只能求诸于曾在“光复
西班牙和同时代路易十四的法国不同,西班牙国王的最高权威是建立在宗教号召力基础上的。由于国王的世俗权力受到限制,君主只能求诸于曾在“光复运动”中发挥过巨大号召力的天主教来慑服地方势力、号令全国。国王以“天主教护法”作为其权威的重要来源,在尽量以行政权力控制教会的同时,定天主教为西班牙至高无上的唯一信仰,其他一切思想都要被无情铲除。西班牙建立起欧洲最严酷的文字和思想审查制度,焚烧禁书、绞杀异教徒,甚至不吃猪肉的人也会被当作异教徒。腓力二世国王曾公开宣称,为了保卫天主教正统信仰,,他准备烧死几十万人,即便是他的儿子。
1492年,哥伦布激动万分来到美洲“新世界”。
西班牙乐此不疲地扮演起天主教宪兵的角色,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腓力二世赶走了数千名信仰新教的弗兰德斯能工巧匠,这些人被英国接收,大大推动了英国工业,尤其毛纺织业的发展。西班牙国王还彻底驱逐了犹太人、摩尔人,后来连摩里斯科人(已经放弃伊斯兰教、皈依基督教的摩尔人)也驱逐了。这导致西班牙丧失大批银行家、商人和能工巧匠。为了保护天主教信仰的纯洁,西班牙还推行严厉的文化压制政策,让知识界丧失了活力。16世纪中叶,王室敕令禁止进口外国书籍,也禁止学生去外国上学,在短短几十年里,萨拉曼卡大学生减少了一半,教士人数却快速增长。
16、17世纪时,宗教改革席卷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正在蓬勃发展,但西班牙却成为欧洲的反动堡垒,也成为反新教斗争的核心。在16世纪,西班牙仅有25年没有打仗,而在17世纪只享受了21年的和平。频繁的战争需要庞大的军费,一系列战争使西班牙大量财富耗费殆尽。1550年代,腓力二世继位时麾下拥军15万,40年后变为20万,再过40年后变为30万。
腓力二世时代,短期内国债曾激增五倍,国家宣告经济破产四次,由于缺乏财务制约,王室屡屡赖账拒付外债,使许多国家的银行破产。到17世纪初年,甚至出现过每年国库收入还不足以支付王室债务利息的情况。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代君主卡洛斯二世去世时,国库竟然连出殡的钱都拿不出来。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评价西班牙,“因占有海外财富而扩展得过快、过早,根本没有来得及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各国都在推行重商主义,实行高关税以鼓励本国产业发展时,拥有美洲金银外财的西班牙为了便于君主和贵族享乐,实行低关税政策,同时本国苛捐杂税众多。西班牙浪漫主义色彩浓烈的军事贵族们又不屑于像欧洲其他国家贵族那样去从事工商业赚钱,西班牙有限的新兴工商业在外国廉价商品竞争和本国关税盘剥下,仅有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被打击得七零八落。
西班牙还在农业方面搞了很多摧残经济的政策,规定严格限制国内粮食的价格和流通,谷贱伤农,种地还要面临各种苛捐杂税,导致农民大批破产。另一方面,西班牙的土地掌握在贵族阶层手中,农奴制比较稳固。当16世纪毛纺织业兴起、羊毛需求旺盛时,西班牙的养羊业几乎彻底摧毁了农业。
贵族们把持的牧民荣誉会梅斯塔(Mesta),肆意让羊群践踏路边的庄稼,每年秋天,200万到300万只羊沿着“莱昂路”和“塞哥维亚路”南下,春来北上。羊群所过之处庄稼被踏吃一空,农民为躲羊灾,道路两旁的耕地被大片抛荒。整个西班牙农村了无生气,大庄园经营很差,一片荒芜,只有个别小农所有的小块农田还搞得像样一点。农民们只要有可能就去当兵、做修道士、仆人、寄食者或流浪汉。到1788年,西班牙有一半成年男胜要么是贵族,要么在当兵或做修道士,而不是从事工农业或贸易,当时有句谚语说:“西班牙有一半人吃饭但不干活,另一半干活但没饭吃。”
美洲巨额金银涌入西班牙,还使西班牙国内金银币贬值,工农产品价格飞涨。1597年,安达卢西亚的物价几乎5倍于世纪初的物价。这就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西班牙工商业者完全失去了生产的积极胜,结果不但西班牙国内所需的工业品依靠进口,甚至美洲殖民地所需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购买。财富就像漏斗一样转到了英、法、荷兰这样的国家。17世纪时人评价:“西班牙像一张嘴,它进食、咬碎、嚼烂,立即送到其他的器官,除了一瞬即逝的味觉或者偶然挂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自己什么也没留下。”
很赞哦!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