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新疆 > 吐鲁番地区 > 吐鲁番 > 吐鲁番地名
吐鲁番在什么地方(2)
更新:2017-05-18 04:11【吐鲁番地名】
导读: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世纪,初称高昌壁,为丝路重镇。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 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
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世纪,初称“高昌壁”,为“丝路”重镇。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 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1961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西汉时,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圾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艾丁湖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1米),被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
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
艾丁湖水含大量盐分,据说所蕴藏的盐足够全国12亿人吃一年。此外,湖底还有丰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现建有一座以湖中的盐晶矾、硝为原料的化工厂,为目前吐鲁番地区最大的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
艾丁湖湖区气候极端干旱,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地表盐壳发育独特 ,构成了一幅未开垦的壮观的原始画面,从而对旅游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陈运和的诗《吐鲁番》有夸奖佳句“火焰山,凝过悟空的事 坎儿井,流过古时的汗 苏公塔,挺过骄傲的胸 交河成,露过沦桑的脸 艾丁湖,盛过今日的美 葡萄沟,撑过生命的伞”。
坎儿井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时达1237条,实际使用的853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它是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丰碑!倘若到吐鲁番旅游,在乘坐的汽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半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很赞哦! (66)
下一篇:新疆吐鲁番地区借高铁推介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