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云南 > 红河州 > 弥勒 > 弥勒地名

佛教的弥勒菩萨有哪些象征意义(3)

更新:2017-07-24 02:07弥勒地名

导读:作为诸佛菩萨中宽容形象的代表,弥勒菩萨更是以宽容著称。如上面偈语中所介绍,他对别人对他的打骂和侮辱,非但不予回复和说明,反而任由别人所为

作为诸佛菩萨中宽容形象的代表,弥勒菩萨更是以宽容著称。如上面偈语中所介绍,他对别人对他的打骂和侮辱,非但不予回复和说明,反而任由别人所为,这不仅是一种忍辱的表现,更是对他人极大的宽容。弥勒菩萨所展现给我们的形象通常是大肚能容的宽厚形象,就是告诉世间众生,对别人所做的各种令自己不满的行为要学会宽容。只有宽容了别人,才能显示出自己高尚的修养。同时也能让别人从你的宽容行为中得到教益。对于弥勒菩萨的这种宽容,在很多寺院的楹联中都有不同的描述。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这些对联都劝人为人处世要怀有广大心量。宽容别人并不是表明自己的无能与软弱,而是表示一个人高尚的慈悲仁爱之心和大无畏精神,即能宽容他人的过失,能容纳各种不同的见解,能为利益他人忍受痛苦甚至牺牲自我。我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及“虚心能容万物,大海不择细流,学会生公说法,唤起顽石点头”等,说的就是要我们学会弥勒菩萨的这种宽容精神。

弥勒菩萨有首《插秧偈》说:“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这首诗歌就是以农夫插秧劳动这一后退是向前的动作,来启示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在我们与人相处时,应当多对别人怀有宽容之心。特别是在与人发生争执时,应当学会谦虚退让。很多时候,你对别人谦虚退让并不是表明你软弱无能,而恰恰证明你的谦虚大度。当你做出谦让之举时,往往会使对方受到感化,从而也学会对人宽容。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弥勒菩萨有很多诗偈都劝人要学会宽容。他在诗偈中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诗偈以弥勒布袋能容万物作比喻,来告诉我们对人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很多时候,对人宽容也就是给自己以方便。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学会了对人宽容,产生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话。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在京为官时,张英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问题与邻居发生了争执,两家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谁也不甘示弱。家人修书将此事告诉了张英,张英知道此事后,遂即修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家人接信后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让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争。邻居看到张家不再与其争执,并且主动让出了三尺土地,自觉也有不妥之处,遂仿效张家也让出了三尺土地。于是张英家人门口便出现了一个六尺宽的巷道。一时间,两家处理邻里纠纷的做法被传为美谈。至今,这个六尺巷成为安徽桐城的旅游景点,凡是到那里参观的人,都会受到退让宽容的教育。

四、乐观

弥勒菩萨展现给人的另一种象征意义是劝人不论身处何境,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布袋和尚作为弥勒菩萨的应化身,一直过着“一钵千家饭”般的居无定所的生活。他每天行踪无定,一个布袋随身。虽然漂泊不定,生活并不富足,但他一直以乐观的心态来为人处世,所到之处都给人带来无穷的欢乐。

弥勒菩萨曾经作过一首《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和尚作为一位出家人,四海为家,无产无资,只有一只化缘用的布袋随身携带。这只可容纳万物的布袋,他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从不离身。所以说,“行也布袋,坐也布袋。”因为他胸怀豁达,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安贫乐道,所以能够“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活得十分快活。这首偈语告诉我们一个哲理:一个人活在世上,只要清心寡欲,就能知足常乐,潇洒自在。反之,如果一味追求欲望,就会追求越多,失望越多,永远处于烦恼之中。

布袋和尚在《忍辱偈》中也劝人不管遇到世间再多的是非爱憎,都应当不以为意,而是要学会以忍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并且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应当不失去豁达开朗的心态。同时,在遇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时,也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化解这些矛盾,争取让这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从而让自己做到心无挂碍。也只有做到心无挂碍了,你才会过得欢乐自在。诚如偈语所云:“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很赞哦!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