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北京 > 昌平区 > 十三陵 > 十三陵地名

明十三陵是哪个省的_明十三陵属于哪个省_明十三陵在哪个省

更新:2017-07-05 06:03十三陵地名

导读:明十三陵是哪个省的?明十三陵大家是不是有点熟悉,又有些陌生呢?那么明十三陵到底在哪个省呢? 明十三陵属于哪个省?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

  明十三陵是哪个省的?明十三陵大家是不是有点熟悉,又有些陌生呢?那么明十三陵到底在哪个省呢?

  明十三陵属于哪个省?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西北约44公里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

  明十三座陵寝构成的皇陵建筑群均依山为陵,规模宏大、气势磅薄。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长达200多年间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陵内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

  明十三陵旅游景点:

  明长陵

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的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献王坟时建造的。后宝城建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与其妻合葬时修建的新宫。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称为"瑶台",整体呈哑铃形状。同时,由于皇权的加强,宗法礼制的完善,在新旧地宫间,型制发生重大变化。新地宫,即后宝城,平面从前七陵,即长、献、景、裕、茂、泰、康,采用的长圆形变为正圆形,这是后期永、昭、定、庆、德五陵宝城变为圆形的转折点,是显陵在明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标志。

  显陵

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道具体做法的陵寝。为独立的陵区,显陵在陵区周围建有高6米,宽1.8米,长3500米,呈"净瓶"形状的外罗城,与陵宫区围墙相对,分别称为外罗城和内罗城。显陵的建筑仿天寿山七陵之制,而此七陵只有陵宫区围墙,每座陵寝并无单独的外罗城,只是在天寿山陵区周围建有防卫森严的城墙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道具体做法的陵寝。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全长1360米。这种做法既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

  景陵

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顺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寝工毕。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

  明裕陵

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陵园从营建到完成,仅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裕陵的建筑曾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缮,情况同献陵。民国年间,祾恩殿在战乱中被拆毁,祾恩门则于民国六年(1917年)被焚。现该陵殿门均成遗址,其余建筑保存尚好。

  明定陵

很赞哦!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