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广西 > 桂林 > 阳朔县 > 漓江 > 漓江地名

是谁累坏了漓江 漓江缺水的自然与人为之争

更新:2017-09-02 02:50漓江地名

导读:游人如织的漓江 有“百里画廊”之美誉的广西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更是桂林旅游的“黄金水道”。然而,漓江却“累了”。在兴高采烈的中外游客背后,是它近年来苦不堪

游人如织的漓江

  有“百里画廊”之美誉的广西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更是桂林旅游的“黄金水道”。然而,漓江却“累了”。在高采烈的中外游客背后,是它近年来苦不堪言的“缺水”之累。

  漓江缺水自然还是人为 
 
  漓江属雨源型河流,丰水期与枯水期流量相差悬殊。据当地气象部门介绍,在季风气候影响下,漓江每年3—8月为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6%,径流量占年径流量81.9%;9月至第二年2月为枯水期。枯水期间,“山光水影”的漓江常常“缺水”,导致从桂林至阳朔83公里的漓江游程缩短为63公里,航程最短时曾缩至6公里。为使漓江不断航,保障游船安全行驶,桂林市政府不得不“牺牲农田灌溉”,从上游的青狮潭水库给漓江“补水”。

  那么漓江“缺水”,原因何在?一些专家认为,漓江“缺水”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

  这些专家认为,由于漓江属于山区丘陵雨源型河流的原因,使得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丰、枯水季节径流年量相差悬殊。汛期洪水成为影响桂林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心腹之患;枯水期水资源短缺又给城市生活用水、旅游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持此观点的专家列举了一些水文记录来证明其观点:桂林历史上旱灾不断发生。1951、1972、1974、1979、1989、1992年都出现过旱灾。其中1972年的旱灾比较严重,有23.88万人生活用水受到影响,工厂停产28天,漓江停航156天。旱灾最严重的1951年,漓江几乎断流。当时全国刚刚解放,不仅人口少,而且工农业用材也少。应该说当地的森林植被维持着原生的状态,基本没有受到破坏。既然如此,为什么当时森林涵养的水分又不能源源不断地给漓江补水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旱季雨水少等气象条件决定。

  这些专家还强调,如果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之后的乱砍滥伐、毁坏森林植被造成漓江灾害的因素成立,那么在此之前同样出现洪灾和缺水断流又作何解释。

  但另一些专家的观点却与此相反。他们认为漓江近年来枯季水量锐减,最主要还是人为破坏因素造成。这些专家以漓江源猫儿山水源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为例,来论证其观点。

  地处桂林市安县境内的猫儿山是华南第一高峰,据当地林业部门提供的资料,1958年猫儿山水源林面积为4万多公顷,到1980年已下降至1.77万公顷。八十年代以后组织人工造林,水源林面积恢复到3.08万公顷,但比1958年以前仍然减少25%。由于水源林结构及质量下降,导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枯水期越来越长。进入九十年代后期每年枯水期长达3个多月之久。

  “漓江是一个完整而又非常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要改善它的生态功能,缓解它的枯水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自然之道,还自然之身’,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干扰破坏、恢复其自然环境,从而达到涵蓄补充水源之目的。”原桂林市漓江研究会理事长、广西环保委员会顾问李维新说。

  修建水库能拯救漓江吗

  “如果没有了水,漓江将不复存在,桂林美景将黯然失色。挽救漓江、保护桂林,为漓江补水势在必行。”桂林市水利局局长莫庭金在接受采访时,态度非常坚决。他说,为了挽救漓江美景,桂林市提出了漓江防洪及补水枢纽工程,计划通过在上游修建3个水库为漓江补水。

  据介绍,该工程已经规划和论证,三座工程均以防洪为主,兼有漓江生态补水和发电等功能,库容分别为2.36亿立方米、0.965亿立方米和1.55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7.57亿元。整个工程计划3年内建设完成。3个水利枢纽建成后,总防洪库容达2.46亿立方米;枯水季节向漓江补水,正常年份可使漓江流量保持在60立方米/秒以上。

  “森林解决不了漓江天然水资源合理再分配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建水库。”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廖世洁说。

  原桂林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高洪来也认为:有人提出一亩(相当于0.000666平方公里)树可蓄20立方米的水,如果按这个定量算账,漓江上游拟修建的三个水库共需要淹没19.91平方公里的面积,让这些被淹没的面积全部种上树也只相当于减少了59.73万立方米的蓄水。而建设三个水库得到的却是4.799亿立方米的库容,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即便是把桂林市区上游漓江流域2762平方公里全部种上树,其蓄水量最多也仅是8286万立方米,还不及一个拟建的川江水库的9690万立方米的库容。

  种树养水为让漓江休息

很赞哦! (61)

上一篇: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开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