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湖北 > 黄冈 > 麻城 > 麻城地名
四川人的"根"到底在哪?(2)
更新:2017-05-18 02:52【麻城地名】
导读:明正统年间孝感知县黄巩在撰写《修孝子墓记》中对此说得很清楚:孝感县旧为安陆县地,后置县,以孝子董永名;明万历年间 德安 知府张惟方撰写《孝感
明正统年间孝感知县黄巩在撰写《修孝子墓记》中对此说得很清楚:孝感县旧为安陆县地,后置县,以孝子董永名;明万历年间德安知府张惟方撰写《孝感县志序》中说:今上御宇之二十七年(1599年)余方由孝感入视郡事,顾瞻邑南有汉孝子董永遗迹焉,考南宋(南北朝宋王朝)时始号孝昌,说者谓因董永得名,此邑所由也。明清之际,着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其所着《读史方舆纪要》卷七七专设《孝感县》,清末的湖广总督、学者张之洞在其所编《百孝图》中云:”汉董永千乘人也,奉父避难于湖北德安……湖北孝感县名本此“,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有《孝感县志》,由此可见,”孝感县“这个地名至少在明清时期是固定的、清楚的。前面引文中我们已经看到,明清时期麻城县都隶属于黄州府,而在《明史·湖广·德安府·孝感》、《清史稿·地理志·湖北·汉阳府·孝感》中,我们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麻城县和”孝感乡(县)“两个地方的辖属,绝无交叉或重叠之处。是两个互不隶属而并行的同级行政地区,于是,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是一个纯属虚构的、子虚乌有的地名!
明清时期的移民潮,是确实出现过的。明初湖南常德府武陵等十县的严重情况是土旷人稀,耕种者少,荒芜者多,因此武陵人上书要求明王朝统治者:“邻近江西州县多有失业之人,乞敕江西量移贫民开种,庶农尽其力,地尽其利”,朱元璋悦其言,命户部遣官于江西,分丁多人民及无产业者,于其地耕种,清王朝建立之际,所面临的残酷现实是: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遭叛逆之变,地方残坏,田亩抛荒,不堪见闻,清顺治年间”湘、鄂、闽、鲁、晋、豫等省空荒任民播种,限年垦齐(《清史稿·食货一》卷120),因此才有免湖北被贼之孝感等四十七州县卫新旧额赋、免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四百十八州县卫灾赋逋赋有差“等让步措施,这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大家看了这些史料,就不会再把巴蜀大盆地当作当时中国最荒芜的地区了。湖广自身的问题,比四川也好不了多少。尤其是湘、鄂、闽几省自己就有大量空荒之地需要开垦填充,为何要舍近求远?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广要去填四川,还真的需要一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才能做到。
移民问题在当时中国很普遍,安徽凤阳人到处漂移,成为明清以来最突出的现象。”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南方客家人都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作为他们的发祥地,在北方,人们会普遍地说自己是山西大槐树(洪洞县大槐树)下的移民,在安徽这一带,人们会说自己是江西瓦西坝出来的移民。云南人会说自己的根是老家南京杨柳巷。明代四川也发生过向山东移民的问题,有研究者提出: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87记载,乾隆43年、44年(1778-1779)两年中,四川就有大量移民进入陕西兴安县一带垦荒。
中国很多省区到处流传着“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并且到处可以看到各种碑刻、家谱把这种传说记录在案,言之凿凿,使人难以怀疑。这些传说把人们迁移的原因,指定为明初大将常遇春或者胡大海幼年时受到当地人的百般欺辱,得志后大肆报复屠杀当地人,迫使洪洞县大槐树旁边的人们外迁逃难。这些传说,实际上和四川地区民间的“八大王剿四川”以至于带来万户萧疏的恶果等传说如出一辙,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张献忠昔日在四川地区饱受凌辱(甚至植物都与他过不去)为报仇而大肆屠杀川人,导致四川地区人口锐减,才有“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流。这两处关于人口锐减原因的传说,同是一个模式,值得怀疑之处甚多。
很赞哦! (89)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