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黑龙江 > 牡丹江 > 东安区 > 东安区地名

老北京东安市场从旧书摊到大商厦 书还在,看书的人哪去了?

更新:2017-07-28 00:28东安区地名

导读:在旧书摊看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心里非常踏实,不用担心给翻坏了,也没有售货员老在身边提醒“挑好了把书放回原位,请到收款台开票”的话语,只要你愿意看,看一天也没人催你。

在旧书摊看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心里非常踏实,不用担心给翻坏了,也没有售货员老在身边提醒“挑好了把书放回原位,请到收款台开票”的话语,只要你愿意看,看一天也没人催你。几十年过去了,东安市场几经翻建,已成为一座装修豪华,富丽堂皇的大商厦,再也不会有旧书摊的位置了。

作者?栾郁荣?

王府井书店历史照(资料图来源:TAKEFOTO)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我的少年时代,也是我对读课外书如醉如痴的年代。当时我家离王府井很近,所以经常光顾那儿的书店,当时的“王府井新华书店”是一溜儿平房,外面拉着铁栅栏门,在东安市场的南侧。店里新书很多,爱看的书也很多,都买又买不起,正当我感到遗憾时,我发现了一个可以白看书的好去处,那就是东安市场的旧书摊。

当时的东安市场没有楼,店铺都是一间一间自成一体的小平房,分布在过道两边,有不少老字号也在其间,门的上方悬一块牌匾,向人们昭示着本店的经营范围,如服装、鞋帽、百货、文具等。在店铺之间有一块类似天井的地方,便是那旧书摊了。

所有的旧书都摆在一个长方形的大案子上,至少有两三个乒乓球台那么大,案子的四边有一拃高的沿,是怕书出溜到地上,案子的四周有柱子,上面还有顶,像个棚子。旧书非常多,一摞一摞层层叠叠,图书虽然旧,有的纸张已经泛黄,但一点也不破,丝毫不妨碍阅读,旧书摊上既可以白看也可以买,价格比新书便宜很多,在书的封底右下角“定价”上面有一个新盖的长方形小章就是旧书的价格了。

记得我买的第一本旧书是《小矿工》,才五分钱,买的最厚的一本书是《野火春风斗古城》,500多页,原书的价格是一块四毛多钱,旧书价是五毛钱。

在书案子的一侧靠墙处有一个深色的木头柜台就是管理员的位置了,里面经常坐着一位穿黑布大褂的老头,花白的头发,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在看,偶尔抬起头来观望一下书摊,照顾一下买卖。

在柜台上,除了一大本“购书登记簿”,还有一个暗黄色的小铜铃,后来我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

在旧书摊看书的人很多,案子的四周站满了人,去得晚的只能站外圈,人虽多,却没人大声说话,都静静地看书互不干扰。那时的图书大多是竖版的,繁体字,刚开始看有点儿不习惯,还容易看串行,慢慢就适应了,越看越快。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这里也有窍门,来了以后不能拿起一本书就开始看,要先围着案子转一圈,把自己爱看的书从书摊里一本一本地刨出来,在手里攥着,攒到一摞再找一根柱子旁边站下,为什么找柱子呢?因为站累了可以靠在柱子上歇歇腿。找好书后就可以踏踏实实看了,自己挑好的书别人是不能动的,这是规矩。要先从薄的期刊杂志开始看,刚开始我看的比较多的杂志有《红色少年》、《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我们爱科学》等等,后来就开始看中短篇小说了,《小黑马的故事》、《奇怪的舅舅》、《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等都是在那里看的。厚厚的长篇小说一次看不完就做个记号放在哪根柱子下,下回接着看,等手里攒够了零花钱也买几本回家看。

在旧书摊看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心里非常踏实,不用担心给翻坏了,也没有售货员老在身边提醒“挑好了把书放回原位,请到收款台开票”的话语,只要你愿意看,看一天也没人催你。

那时看书真是上瘾,饿了也不想回家,后来我又想了一招,礼拜天早上从家出来时先上胡同口小饭铺花一毛钱买两个芝麻烧饼揣在兜里,看饿了时悄悄咬上一口,马上能集中精力继续看书。回想起来那几年我在旧书摊连看带买的书可真不少,有《青春之歌》、《小城春秋》、《欧阳海之歌》、《红岩》、《苦菜花》、《迎春花》、《上海的早晨》、《晋阳秋》、《敌后武工队》等等,还有很多外国小说,《牛虻》、《铁流》、《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太多太多了,当你徜徉在书的世界,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心情随着那离奇曲折的情节跌宕起伏、千回百转时那感觉太美妙了,忘了渴、忘了饿,忘了时间,

当天色渐暗,字迹开始模糊时,耳边响起了清脆的铃声,原来是看摊老人在提醒大家:“各位!歇歇吧,到点了,赶明儿再来!有想买回去看的在这儿交钱喽!”噢,原来小铜铃是起这个作用的。

很赞哦!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