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河南 > 商丘 > 商丘地名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忘初心 用真情写就医患故事(2)
更新:2017-05-14 11:36【商丘地名】
导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贯彻,已经让“两围绕”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商丘一院人的心中,化为他们每时每刻的实际行动、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来源,也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贯彻,已经让“两围绕”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商丘一院人的心中,化为他们每时每刻的实际行动、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来源,也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变化。“这个医院不仅医疗水平高,服务也非常好”成为患者对该院的普遍评价。
从“温馨”到“精细”提升的不仅仅是服务品质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什么定为“精细化”服务?面对记者的提问,韩传恩解释道:“‘精细化’是对活动的深化、提升,也是对以往服务活动的传承和发扬。”据他介绍,所谓精细化服务,就是一种意识,在工作中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是一种理念,贵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是一种工作习惯,体现在各个环节。
例如,医院在各个卫生间放置了卫生纸、洗手液和纸巾,一周七天从不间断。这个“奢侈”的做法,在全国医院中都不多见。韩传恩认为,卫生间是医院的一面镜子,能从细微处反应医院的服务质量。这些小小的日用品不会花费很多钱,却能为患者提供很大的方便,从而提升患者对医院的好感。对此,一位陪家人来看病的家属说:“没想到医院不仅治病治得好,卫生也搞得这么好。我走南闯北也见过一些世面,为患者准备卫生纸的医院还是头一次见。”
“做得越多,越发现细节的重要。有时候一个小细节的不到位,就会毁掉患者全部的就医感受。”韩传恩说,车辆停放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细节,可能直接影响患者就医的心情。当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乘坐私家车来就医,医院停车位置有限,每天都车满为患。为此,医院在职工中开展了“献爱心,让车位,把方便留给患者”的活动,提倡员工车辆不进院,让车位于患者,还出台了就诊高峰期限制车辆进入的举措。当前,医院已经将停车事宜提上日程,将在2017年拓展大型停车场,并规划建设立体车库。
此外,医院在门诊大厅开展了“一站式”“无缝隙”服务。身着工作衣,披着绶带的志愿者对前来就诊的患者有问必答,不问也帮,协助排队,护送患者,陪同检查。每一个细节都要想到,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
勿忘初心以真情写就医患故事
自从开展“两围绕”服务以来,医疗纠纷少了,但“故事”多了。每个商丘一院人都能讲述几个医患之间的故事,他们的话语里带着欣慰,但更多的是由衷的自豪。
内科病区护士长谢亚莉讲了一个关于院长韩传恩的故事。在医院推出“四位一体”值班服务模式之后,每天有1名院领导、1名职能科室副科级以上干部、2名临床科主任、2名护士长24小时值班。某日恰逢韩传恩当班。当晚9点,他和总值班、护士长一同到神经外科二病区查房时,有一位脑外伤病人刚好被送进来。当时,病人浑身是血,处于昏迷状态。来不及换上工作服的韩传恩二话不说,亲自与医护人员一起将病人抬上担架车。患者留置尿管,尿袋发生了渗漏,血和排泄物弄脏了韩传恩的白衬衫,但他毫不在意,一手提着输液瓶,一手提着尿袋,将病人送至手术室。当晚,他迅速协调相关医生为病人进行手术,并一直陪伴到凌晨3点。
谢亚莉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直记得韩院长那天的白衬衫。看到院长的率先垂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患者多做一点呢?”
门诊部也是故事的“高发区”。门诊部主任宋素勤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八旬老翁看病弄丢老伴的故事。2016年2月,一位老大爷深色慌张地来到门诊楼一楼大厅。“俺老伴丢了!”老人焦急地说。据老人叙述,他84岁了,家住近郊,因为老伴嗓子里卡了个枣核,骑三轮车带老伴来医院看病,不知怎么的,老伴就不见了。随后,导医和保安人员赶忙帮老人楼上楼下地寻找,然而,两个多小时还是一无所获。这时,护士长崔秀兰发现,老人可能患有轻度痴呆。在她的引导下,老人从身上拿出一部手机,她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原来,老伴被老人反锁在家里了。虽然因为老人的“误会”白忙了一下午,但几位工作人员毫无怨言。“幸好是一场虚惊。”宋素勤回忆起这件事,宽厚地笑了。
对于“两围绕”服务,口腔科护士肖丽显然有着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她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上班后先跟患者打招呼,“你们好,我来啦”,下班换掉工作服也要打招呼,“你们不要想我呀”。口腔科曾收治过一位因舌系带过短住院的6岁患儿,她的母亲整天愁眉不展,经询问,她有5个孩子,丈夫刚去世不久,经济非常困难。肖丽得知后便召集全科医护人员为孩子送来衣物和文具。孩子术后需要流质饮食,肖丽在家熬好排骨汤送到床前,从不间断。孩子出院时,她的4个兄弟姐姐们都来到医院向肖丽致谢,场面非常感人。
很赞哦!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