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河南 > 郑州 > 中牟 > 中牟地名

曹操父子与中牟的渊源

更新:2017-07-11 10:17中牟地名

导读:曹操曾经在中牟修建了一个佛肸像。佛肸(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 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在中牟造反,最终身败名裂。因为他曾经邀请过孔子帮忙,虽然孔子没有去成,但是这是与

曹操曾经在中牟修建了一个佛肸像。佛肸(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 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在中牟造反,最终身败名裂。因为他曾经邀请过孔子帮忙,虽然孔子没有去成,但是这是与圣人相关的事,所以被写进了《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古代读书人必须精通的书。所以呢,佛肸也成了人们所共知的历史名人,不过按儒家思想,他是反叛之臣,是反面人物。

曹操和中牟县很有缘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佛肸评价不好。有一个人就对他很赞赏,那就是曹操。据《中牟县地名志》记载,曹操曾经在中牟修建了一个佛肸像,不过个佛肸像后来被毁掉了。

曹操和中牟县还是很有缘分的,他好像也很喜欢中牟县。因为曹操有两次在中牟县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中牟是他的福地。

官渡之战是大家都知道的,这里就不细表了。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才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这是他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折。

还有一次在中牟对曹操来说也是很危险的。那时曹操还是一个小人物,董卓要封他们做官,曹操不是久居人下的主,同时他也看不起董卓,所以他不想在董卓手下做官,于是他就跑了。路过中牟县时被一个亭长抓住了,古代的亭长略小于现在的乡长。这个亭长就把他绑起来送给县令,县里有认得曹操的,就请求县令把曹操放了。在《三国演义》说陈宫在中牟当县令,是他放的曹操,但是《三国志》里没有说中牟县令是陈宫。毕竟小说和历史是有一定区别的。要是这个县令为了升官把曹操押给董卓,估计曹操早被董卓杀死了,也就不会有魏武帝这个谥号了。

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是一员勇猛的武将,膂力过人,能和猛兽格斗。他先开始是被封在焉陵,后来,代郡乌丸(一个少数民族)叛乱,曹彰带兵去平叛,由于他勇猛善战,很快就平定了乱事,曹操夸奖他说:“黄须儿竟大奇也!”(语出《三国志》)。

曹彰曾任中牟侯

曹操死了以后,他儿子曹丕当了魏王,曹丕感觉到焉陵这个地方有些穷苦,委屈了这个兄弟,就把曹彰改封中牟侯,再后来曹彰在中牟升级为公、王。最后定封为任城王。这个曹彰胜格严厉,脾气火爆。魏国的官员都怕他,每当路过中牟时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希望早点过去,不敢惊扰了曹彰。曹彰死后,他的儿子曹楷继承王位,后来又改封为中牟王。曹楷到中牟以后,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中牟城北面修筑了一座高台,就取名叫任城王台,台有好几层高,民间也叫它层台。

这个任城王台在哪里呢?我们来看《水经注》对此的记载:

与渊水合,水出中牟县故城北,城有层台。按郭长公《世语》及干宝《晋记》并言:中牟县故魏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至月朔自正,以为晋氏中之瑞,而今不知所在。或言在中阳城池台,未知焉是?渊水自池西出,屈迳其城西,而东南流注于汜。汜水又东经大梁亭南,又东经梁台南,东注渠。

从这些描述来看,不知道是此时已经没有郭了,还是作者说的城就包括郭。可以看出任城王台就在中牟城西北角。如果此时有郭,那就是在城外郭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郦道元说的中牟故城是在今县城东6里的地方,具体说到这个任城王台,应该在今官渡镇十里铺村一带。

这样看来,曹操和中牟很有缘分,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和中牟有缘。在他们眼里,中牟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这也可以看出中牟自古就是一个好地方。当然了,中牟城在古代地势险要,是中国中部的一道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极具战略价值。到三国时期,其战略胜虽有所降低,但是大体框架还在,让曹彰镇守中牟,也有看护北大门的意思,这才是最主要的。

到宋朝以后,这个任城王台就不见史料记载了,或许已经消失了,估计是黄河决口冲没了。

链接佛肸中牟反叛事件

公元前493年左右,佛肸任中牟宰相。此人野心勃勃,他到中牟邑不久,就想叛乱,自己也当一方诸侯。就威逼利诱中牟人做他的帮凶,于是就在衙门中支起一口大锅,下面点上柴,锅里满满的一锅开水,他对应邀前来的中牟那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说:凡是跟着我干的,我给你们田地和官爵;不听话的,就用开水把你们煮了。在他的威逼利诱下,很多人归顺了佛肸。

佛肸他不光招揽中牟本地人,他还写信给孔子,想让孔子来做他的参谋。孔子接到信以后,感觉是一个机会,还真动心了,也想去。他的学生子路就对他说:“佛肸在中牟想要反叛,最好别去。”

很赞哦!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