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湖南 > 长沙 > 岳麓区 > 湘江 > 湘江地名

大潮拾贝②丨自行车“王国”的消失

更新:2017-07-24 05:04湘江地名

导读:上世纪我国街头上下班的自行车大潮。 文|江海 中国的改革开放犹如滚滚洪流。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中,有成功的喜悦,有低谷的彷徨,有幸福的回忆,也有扼腕的叹息……伴

上世纪我国街头上下班的自行车大潮。

文|江海

中国的改革开放犹如滚滚洪流。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中,有成功的喜悦,有低谷的彷徨,有幸福的回忆,也有扼腕的叹息……伴随着潮起潮落,这一桩桩、一件件,犹如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贝壳,静静地停留在海滩之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时光不会倒流。也许属于自行车的时代不会回来,留下的只是人们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

自行车“王国”的消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是全世界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每当工厂下班或学校下课铃声响起,厂校大门徐徐开启,成百上千的自行车蜂拥而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铃声伴随着大家的欢声笑语、相互道别,迅速融入大街小巷,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担任某工业开发区的负责人。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在金色阳光照耀下,数万辆自行车,如潮水般涌入,又如潮水般退去。每次站在办公楼窗前远眺此景,都让我内心十分激动,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因为这些自行车的主人,都是来自农家的子女。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田野。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催生了一栋又一栋厂房,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合资企业。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插满了来自欧美等各国的五彩厂旗;开发区的就业大厅里,每天滚动发布大量的招工信息。“只要肯劳动、就会有工作。”当时,县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不用再找关系、托门路进企业了。一户农家只要有人在工厂上班,全家的生计也就有了保障。

自行车也是我青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它伴随我上学、上班整整有十多年。

记得我上高中时,我哥进了工厂上班。他省吃俭用,一年后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每天下班后,他都要把车子擦得锃亮。驶进驶出弄堂时,邻居们都会投以羡慕的眼光,其“织台型”(俚语,意为有面子)不亚于今天开着奔驰、宝马。偶尔,我向他借车外出,他总会不停地叮嘱我,“当心啊,别碰了!”我知道,他关心的不是我会不会摔倒,而是心疼他那宝贝的自行车。

我的自行车车技是在中学“学工学农”时练就的。当时我被选为区里的学生代表,跟着一位“军代表”(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指导员),每天去各个村了解学生参加农业劳动的情况。“军代表”带着我在崎岖不平的田埂上一路骑行,犹如走钢丝一般。田埂时宽时窄,不时有水渠隔断,稍不留神,就摔进了稻田里。几天下来,浑身上下都是乌青。一个星期的摸爬滚打,让我的车技大为进步。知道田埂越窄,车速就要越快,才不至于摔倒。人的胆量就是这样逼出来的。跟着“军代表”走了三个月,我的体魄也更健了。

结束了上山下乡,我从农村回到了城市。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真是一路风景一路歌,自由自在、风雨无阻。晚上骑车上夜校,教室前黑乎乎停着一大片自行车,去晚了还找不到停车位。一下课,同学们骑上自行车仍在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和对老师的印象。大家你一句、我一言,一路上银铃笑语。

春天,我与妻子、孩子被郊外的桃红柳绿所吸引,想去享受大自然明媚的春光。唯一的自驾工具就是自行车。前车杠上坐着不满五岁的儿子,后轮行李架上载着妻子。每当通过十字路口,见到有交警站岗,妻子就赶紧从车架上跳下,步行过了红绿灯又跳上了车架。警察也知道我们违反了交通规则,但只要不在他眼前“熟视无睹”,他也就“视而不见”,时而还会给我们会神的一笑。在那贫穷又幸福的年代里,大家更多的是体谅和帮助。

当年听留美的同学说起,在美国一般家庭都有两辆以上小汽车,我们都感觉是“天方夜谭”。何曾想到,短短十多年时间,在中国满街走的、停的已是各种品牌的小汽车。住宅小区里,已难以寻觅自行车棚的踪迹;大街上,也不见了自行车修理摊。自行车作为主要代步工具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更多的是成为市民们的锻炼工具而存在。

如今,我也坐上了小汽车,上下班不再像过去那般费神费力了。但我始终觉得,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骑自行车上下班的那段岁月。由此,我每到一地,都会买上一辆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也可在假日里自由自在地浏览街景,放松心情。

去年,我去荷兰访问时,令人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城市街头到处是自行车“横冲直撞”,竟让我们这些来自自行车“王国”的人有些“胆战心惊”。在那里,自行车最“牛”,汽车见了要停、行人见了要让。护城河里,打捞船只不时从河底“抓起”几辆自行车。原来,自行车“王国”已经转移了,真不知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很赞哦! (5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