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辽宁 > 锦州 > 锦州地名

黄岛路:毗邻城市欧洲区 早期青岛平民化节拍(4)

更新:2017-05-30 05:04锦州地名

导读:黄岛路84号高两层,为长矩形庭院,院内空间舒适。 南部 相邻三层建筑,采光和视野略受影响。门头房78、84、86号早年是三聚城营业店,红火一时。88号与

  黄岛路84号高两层,为长矩形庭院,院内空间舒适。南部相邻三层建筑,采光和视野略受影响。门头房78、84、86号早年是三聚城营业店,红火一时。88号与84号相似,以矮墙相隔,两院呈对称格局,风格一致。

  转头折返,黄岛路以单数排号的另一边,同样风光无限,生机勃勃。67号高三层,与四方路36号为一个院,后被分割开来,独立成院。黄岛路49号至65号两层里院,名罗康里,由黄岛路65号大门可入,五边形建筑围合中间庭院。

  黄岛路39号至47号里院,名安康里,两进,与芝罘路相连通,前院为两层矩形,后院为三层不规则四边形。这里曾为洋车夫居所,住户里有很多妓女,老人说直到1952年还灯红酒绿。一荣姓老人讲述,她老家即墨,1931年12岁的父亲来青岛讨生活,和另外两个打工的人合伙,用三袋面买了安康里前院二楼一间5平米房子。她听父亲说,当时安康里的租住人 “有做买卖的、开店的、拉地排车的、拉小车的,后院的三楼上还住着两个妓女,可以说五花八门,干什么的都有”。院里人杂,穷苦人占多数,所以五六个人合伙租一间房子很普遍。到20世纪50年代,妓女改良搬走了,有技能的人被招到工厂里干活也搬出了安康里,很多房间就租给外来打工的人住,两家合租一间房,用木板在中间隔开,这时家家搭起吊铺,院里盖起很多小房,使得原本宽敞的院子变得狭小。33号亦是有名的情色欢场,一条狭窄楼梯接通芝罘路26号。据说这里的来客多是外国人,留下不少混血儿,后来这一带就被称为华侨里。

  和风细雨的平民化

  曾经的隔离带也好,曾经的情色也罢,终究不是黄岛路的归宿,俨然过眼云烟,慢慢都散了。唯独蔓延下来的平民气质,薄雾一般缭绕,经久不散。黄岛路的平民化如和风细雨,一路飘飘洒洒,湿漉漉的氛围不比周边的路段多,也不比邻居们少。这种日常的世俗味道,填满了一代又一代青岛人的记忆。

  平民黄岛路,和吃息息相关。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三聚成酱园、泰兴祥酱园和万香斋肉食,都在黄岛路设场经营。黄岛路84号的三聚成酱园创建于1930年,由锦州人黄继福投资。酱园委托郑昌一掌柜,自制自销各种酱、酱菜、酱油、醋,同时经营各种食用油、粉丝、木耳、香菇、干海带、纸张、土产杂品等。由于加工制作的酱菜风味独特,三聚成遂逐步转为以经营酱菜为主业。酱菜用自制甜面酱、黄酱进行酱制,低盐、低糖、鲜、甜、嫩、脆。所制酱黄瓜、酱茄包、玻璃什锦菜、虾油黄瓜、五香疙瘩皮除供应青岛外,还销往上海。作为馈赠品,三聚成的五香疙瘩皮每年春节前都集中运往济南,成为年三十的餐桌必备。泰兴祥酱园的故事,在1932年出现曲折,当年《青岛时报》披露,该酱园因假冒双鹿商标被拿获。万香斋于1932年由平度人张秉忠创建于烟台,1948年在黄岛路74号开设分号,前店后厂。以酱猪头肉、砂仁宝肚、五香扒鸡、熏鱼闻名,另外还有酱猪下货、酱脂渣、酱驴肉、鲜宝肚、酱鸡杂、圆火腿、红肠、牛肉干、肉松、香肠、汤油、腊头肉等制品。

  1950年代青岛酱园业实行公私合营,三聚成意外地保留下来,直到1968年改为四方路菜店。尽管酱园变成了菜店,老传统却也没束之高阁,菜店里依旧摆着几个大缸制售酱菜。计划经济年代,菜店里经营的多是白菜、萝卜、土豆等“当家菜”。一到冬天,抢购冬储大白菜的队伍能排出老远。1986年菜店“转型”,10年后恢复三聚成字号。或许是为了证明合法胜,三聚成老店一直保留在三角地,成了日趋破败的老城一景。其实,后来陆陆续续“恢复”的一些老字号,多有冒名顶替嫌疑,像欺世盗名的把戏。家族传承、资本联系、文化脉络都没了,“恢复”的仅仅是个念想而已。

  吃在黄岛路,少不了饭馆。1930年代,这里有满氏开设的天津馆,有黄岛路21号的恩元德,有黄岛路59号的山东馆等等。青岛人“谈笑风不生”回忆,1950年代公私合营以后,黄岛路一度萧条,私人经济和小摊小贩销声匿迹。至自然灾害时期,政策开始松动,黄岛路再度成为自由市场,恢复熙来攘往的喧闹。这条青岛的 “土耳其”街,成了公家店、私人摊、大小贩子和乞丐、小偷、抢劫者鱼龙混杂的地方。至此,从最早东西文化的冲突,到公与私的暗渡陈仓,黄岛路因体制惯胜,完成了所谓的脱胎换骨。

  出生在1946年的赵青回忆:黄岛路大台阶那一段路,“两旁都是卖小吃的店铺,我记得有一家是卖芝麻小火烧的,小烧饼约玻璃杯口大小,两面沾满了白色或者黑色的芝麻,夹着白糖、红糖、豆沙、枣泥的各式馅料,鼓鼓的、酥酥的,咬一口满嘴留香。还有一家是卖糯米糕的,如中指般长短粗细的糯米糕里包裹着玫瑰、桂花酱馅,粉嘟嘟地摆放在枣红色的小笼屉里,小笼屉下面套着一个精致的小竹筐。店主是一位南方人,看到有路人走过,便甜甜糯糯地喊一声“脑米告”,每次走到此处,这几千块钱(旧币,一千元等于现在的一角钱)父亲是必掏的。当用纸袋盛装的美味小点心交到我的小手里时,我便会一路走一路吃到家,不用爸爸背了,所以父亲给我买吃的东西是很情愿的事情。”

很赞哦! (1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