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内蒙古 > 阿拉善盟 > 阿拉善右旗 > 阿拉善右旗地名
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天籁神韵——用心听到的阿拉善右旗(王承栋)(2)
更新:2017-07-05 12:17【阿拉善右旗地名】
导读:巴丹吉林庙在沙漠腹地苏敏吉林。“苏敏”在蒙语中为庙的意思,“吉林”为海子之意。“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湖”,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庙海子”。
巴丹吉林庙在沙漠腹地苏敏吉林。“苏敏”在蒙语中为庙的意思,“吉林”为海子之意。“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湖”,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庙海子”。巴丹吉林庙是阿拉善右旗最为出名的寺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取名“噶勒丹彭茨克拉布吉林”,藏语,意为“上天赐给吉祥如意的湖水”之意。原属阿拉善旗延福寺管辖,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沙漠故宫”。
寺庙规模并不大,总建筑面积不足300平方米,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其风格与其他藏传佛教寺院没有太大区别。庙宇整体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围墙,墙外西侧矗立着一座白塔,黄沙、青水、绿草、白塔互为呼应,将整个寺庙环绕在内,使其显得无比雄伟、庄严。
巴丹吉林庙主殿分上、下两层,顶层呈楼阁式,有四角形的角楼,重檐山顶。亭台楼阁巧夺天工,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叠加宝相,蕴藏法度。推门入内,但见庙室内五彩斑斓,墙壁满绘佛画,神龛尽供佛像,再看布裹的经书、精美的雕刻,真令人目不暇接。
整个庙内虽没有香烟缭绕,喇嘛诵经,但一片宁静中也给人庄严肃穆、幽静雅致之感,仿佛是被人遗忘在沙漠深处的明珠,虽历百年之久,依旧熠熠夺目。
一座200年的庙宇,在内陆大地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在人迹罕至的巴丹吉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且不说建筑,单是物资运输,不要说以前,即便是现在都困难重重。200多年前建庙过程中,从银川、武威、张掖等地雇用木匠、画匠、泥匠,从雅布赖山拉运基石,从新疆驮运栋梁,所需的一砖一木都是从几十里路外靠骆驼驮进大漠,至于庙宇的大梁,则完全依靠人力抬进。
弥足珍贵者,不仅仅如此,古刹一直保留着最初的建筑,即便在上世纪60年代,也因地处大漠免遭破坏,从而成为阿拉善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庙。在时世沧桑变迁中,巴丹吉林庙始终以其神奇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和精神,加之进入沙漠一路饱受晕车、颠簸、惊险,同时伴随一个又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更让这座圣堂填满梦幻般的色彩,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和深思。
巴丹吉林庙传承了藏传佛教不朽的宗教文明,见证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也见证了阿拉善右旗历史的悠久、文化底蕴的深厚。因建造于千里沙漠,更显气势非凡,且保存较完整,2013年,巴丹吉林庙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行的铁木尔布和主席告诉我,巴丹吉林庙的现任住持是年近七旬的桑木腾活佛。活佛家就在附近,是这里最大、最原始的住户。据说巴丹吉林庙在最鼎盛时期曾有60多个喇嘛,时至今日,虽然巴丹吉林庙地处偏远,周边地区人烟稀少,但它依旧是巴丹吉林沙漠牧民的活动中心。这里长年香火不断,每年有许多信佛的人不怕路远艰险,慕名前来进香,其中不乏蒙古族之外的民众,甚至外国游客。
离开庙海子返回途中,再登上东北的沙山,俯瞰巴丹吉林庙,只见湖水宛如一个美丽仙女,而巴丹吉林庙恰在仙女的胸脯上,于是,庙宇仿佛被仙女拥入怀中,更觉神奇。
此时,眼见沙山环耸,山底庙水相映,飓风骤起时,将谷底的沙粒吹送上来,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恰似巴丹吉林庙中经鼓齐鸣,又似百名僧人诵经读卷,和着一曲天籁神韵!
铁木尔主席还告诉我,巴丹吉林除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也非常悠久,他曾带领考古专家在沙漠腹地发现过新旧石器时代的许多陶瓷碎片,足以证明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除了阿拉腾特布希庙、巴丹吉林庙,阿拉善右旗现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还有库热图庙、库日木图庙(阿规庙)、夏日嘎庙三座,另有古庙遗址18处。还有沙漠听经泉,草原圣湖,飘动的经幡,音韵悠扬婉转,经久不衰。
阿右旗,真是天赐神地,佛缘圣地。
考察团在光明嘎查农耕文化博览馆前留念大漠梦驼铃
骆驼呀骆驼,你是那样寡言沉默,戈壁滩上留下的一行行蹄窝,这是你生命的花朵。多情的骆驼,痴情的骆驼。
——韦唯《骆驼之歌》
提到骆驼,总会让人想到古道夕阳,大漠驼铃,而由此产生的总是一种悲壮的情怀。
很赞哦! (178)
上一篇:阿拉善盟3个通勤机场正式通航
下一篇:阿拉善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