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南美洲 > 委内瑞拉 > 委内瑞拉地名

王韬:守诚信的马杜罗与先天不足的委内瑞拉

更新:2017-08-14 15:58委内瑞拉地名

导读:贫民窟、人力资本与社会公共短缺 委内瑞拉的二百年历史里,先后更换了27部宪法、发生了超过一百次军事政变、即便好不容易摆脱了南美传统的考迪罗式独裁的影响,却依然陷入“

贫民窟、人力资本与社会公共短缺

委内瑞拉的二百年历史里,先后更换了27部宪法、发生了超过一百次军事政变、即便好不容易摆脱了南美传统的考迪罗式独裁的影响,却依然陷入“天堂太远、美国太近”的困扰。

1970年代借助石油危机和美国暂时衰退的机遇,委内瑞拉领导人实施了一系列国有化政策,以收回被美国资本控制的经济命脉,也多少实施了一些社会建设举措。然而石油利润的涌入,迅速产生了“荷兰病”,石油工业挤压和打击了其他产业。特别是未能促动种植园大地产制而自耕农农业的凋敝,导致农村人口逃亡进入城市,形成全国70%以上人口处在城市贫民窟中的这一巨大雷区。如包括一般城市贫民,则总计有90%城市化贫民。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委内瑞拉名义上成为了南美最富裕国家,理论上来说还是当时全球最富裕的20个国家之一,折合人均GDP近4700美元,相当于美国的近4成。

但这只是贫富悬殊+石油繁荣的假象,对处在城市贫民窟中的全国70%以上人口,世界最富裕国家这个头衔就是莫大的讽刺。

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贫民窟@视觉中国

在整个80年代,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价格异常升高被终结,石油畸形繁荣终止,带来的结果当然不可能是整体经济结构的恢复,而是惨烈的经济崩溃,至80年代末,委内瑞拉的总GDP和人均GDP,相比80年代初都下跌了超过一半!连名义上的富裕国家这个头衔也丢了。

在80年代大多数富裕国家的GDP都飞速增长,是一种高通胀高增长。而包括委内瑞拉在内的多数拉美国家都陷入了灾难时代,是超高通胀、极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不仅委内瑞拉,其他拉美国家也纷纷出现过三位数乃至四位数的通货膨胀率!

但当别的拉美国家终于经济稳定下来的90年代。委内瑞拉继续陷入每年通胀30%甚至60%的地狱之中挣扎。终于,通货膨胀率突破100%,把查韦斯送上了总统宝座。

但查韦斯接手的是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啊,三分之一成年人是文盲和半文盲,还有三分之一小学或中学辍学,这三分之二的近2000万人口集中在城市周围的巨大贫民窟之中,只有几百个医生,缺医少药是持续多年的严峻现实。

而同时石油产业为核心的少数工商业从业人员,却有着向美国看齐的高薪。实际上他们要么逃奔美国,要么造反,必然是不愿意接受社会主义的再分配平均。苦逼在于,委内瑞拉这样的石油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开采困难、技术要求高的情况,偏偏不得不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从业人员,而不是随随便便能找到足够多的人去替代的。这部分不到10%的人口,就构成了无时不刻的反对查韦斯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

委内瑞拉在90年代的灾难时代,就连国内农业产量也大幅下降,包括出口导向的热带经济作物在内,相比80年代末普遍减少了40%-50%。贫民窟中的这70%委内瑞拉人口,仅仅只有年均130公斤的粮食消费量(即便把富人都平均进去也只有人均170公斤)。

全世界只有印度不算“人”的“口”们的消费水平可与之相提并论,连非洲都比他们高。幸好他们都是热带地区。在不那么温暖的地区,不要说130公斤,就是170公斤,那也是北朝鲜90年代发生大饥荒时的消费量水平。

委内瑞拉无论走什么主义的道路,都连基本人才都匮乏,后来查韦斯不得不想出诸如石油换医生这样的办法,从古巴借来大批技术人员,才得以维持一个正常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

委内瑞拉70%的人口,蹲在贫民窟中整整一代人时间之后,作为赤贫的文盲,他们既不可能从事现代工商业,甚至也缺乏去种地的必要知识。这是二战前后第二波社会主义实践中所没有的困难,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二波社会主义实践,进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所有制,佃农变成自耕农去种地,这一点也不困难。要那些从小没见过地里粮食长什么样的、贫民窟长大的青年人下乡种地,你得先让他们脱离五谷不分的困境。而他们多数又是文盲、半文盲,发书本给他们毫无用处,还是得先扫盲。

常有左翼“斗”士责怪查韦斯有十年时间和油价高涨期的天时相助,竟然不能建设工业体系实现生活消费品自给。可问题是,文盲怎么建设?

即便以中国之一穷二白,至少自洋务运动以来多多少少百年积累还是给中国留下了几百万产业工人,并且是一穷二白但还比较有技术的产业工人,他们乐于支持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荣辱与共。

很赞哦! (13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