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欧洲 > 奥地利 > 奥地利地名

今天 这个国家的总统选举也将震动欧洲

更新:2017-05-25 09:23奥地利地名

导读:【今天 这个国家的总统选举也将震动欧洲】当地时间12月4日,除了举世瞩目的意大利宪法公投外,还有一个欧洲国家也将在当天举行总统选举,极有可能选出二战后首位极右翼总统,

【今天 这个国家的总统选举也将震动欧洲】当地时间12月4日,除了举世瞩目的意大利宪法公投外,还有一个欧洲国家也将在当天举行总统选举,极有可能选出二战后首位极右翼总统,从而延续“英国脱欧”后的欧洲政坛动荡。(一财网)

  当地时间12月4日,除了举世瞩目的意大利宪法公投外,还有一个欧洲国家也将在当天举行总统选举,极有可能选出二战后首位极右翼总统,从而延续“英国脱欧”后的欧洲政坛动荡。

  这个国家就是奥地利

  目前,民调显示,出身于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奥地利自由党”的总统候选人诺贝特·霍费尔(Norbert Hofer)很有可能在4日的奥地利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战胜他的对手、前绿党领导人亚历山大·范德贝伦(Alexander Van den Bellen),成为奥地利总统。两人4日前的支持率为52%:48%。

  根据奥地利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总理和内阁成员等,有权提出罢免总理和解散议会。

  其实,早在今年5月,奥地利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就已进行。当时,范德贝伦以3.1万票(50.3%)的微弱优势击败了霍费尔(49.7%),但后者以投票期间部分选区出现异常情况为由,递交诉状要求重新投票。奥地利宪法法院在7月判决该轮投票“不算数”,从而把这一最终决定奥地利、乃至欧盟未来命运的抉择延至了12月4日。

  霍费尔是谁?

  有奥地利政治观察家起先认为,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后随之产生的“特朗普效应”不太会影响奥地利的总统选举,毕竟在今年5月的投票中,选民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决定。但是,民调机构盖洛普最新在奥地利全国进行的民调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上台有助于霍费尔的胜选,而只有9%的受访者赞同这一结果对范德贝伦有益。

  在奥地利,现年45岁、前航空工程师的霍费尔被认为是“特朗普的翻版”。在竞选时,他一直将自己打造成“和善的极右翼”。他的名言是,“我虽然强势,但你也不用怕我。”他呼吁奥地利社会应回归更有序的法制;降低非法移民与政治避难申请者的数量,以减轻地名的压力;支持采取更严格的反恐措施;反对恋婚姻等。

  尤其是他对难民不妥协的立场更是赢得了奥地利国内草根阶层的叫好。霍费尔曾提到,自去年以来,已有约9万名难民进入人口只有860万的奥地利,加重了社会负担。他甚至对那些不认同奥地利国家价值观或者有犯罪前科的难民叫嚣道,“这不是你们的家,请离开奥地利。”

  一直以来,奥地利对欧盟无力应对当前席卷欧洲的难民潮,持反感态度。比如,奥地利主张在边境“筑墙”,防止更多难民涌入;提高门槛,遣返更多难民等。

  在对待土耳其的问题上,霍费尔不仅仅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更反对土耳其人来到奥地利,“因为信仰之间的不同是根本差异。”土耳其7月发生未遂政变后,一些欧盟国家领导人对土方处理政变的方式有异议,其中就包括奥地利。随着土耳其在今年8月召回驻奥大使,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欧盟警告

  面对霍费尔大概率胜选事件,欧盟内部有人担忧他上台后对欧盟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无需那么紧张,毕竟他只是位投机的政客。

  目前,霍费尔本人尚未明确表态,胜选后,是否会追随英国的脚步退出欧盟,只是强调,“如果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一再寻求扩大权力,那么可能会仿效英国进行‘退欧公投’”。但有分析认为,霍费尔的胜利就是“英国脱欧”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极大地破坏当前奥地利亲欧盟的立场。

  “霍费尔正在观望明年的法国大选。如果极右翼‘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上台,那么,不排除,霍费尔也会就是否继续待在欧盟予以重新考虑。”奥利地学者佩林卡(Anton Pelinka)说道。奥地利历史学者拉特克尔布(Oliver Rathkolb)强调,霍费尔对英国式的脱欧公投不感趣,不排除会另辟蹊径。

  欧盟议会主席舒尔茨(Martin Schultz)则认为霍费尔是“披着羊皮的狼”、“是颗埋藏在欧盟内部的定时炸弹”,“一旦他上台将极大地改变欧盟的本质”。

  面对欧盟内部可能接二连三出现的“退欧公投”,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日前已发出警告,“不要动不动就拿欧盟成员国的身份进行公投”。容克担心,给予了民众投票权,他们很有可能“非理胜”地仿效英国退欧的结果。“无论哪个候选人胜选奥地利总统,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冒这个险。”容克说道。

  自英国公投选择退欧这一结果以来,容克就备受欧盟内部的指责。但是他一直借各种场合反复强调,“欧盟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欧盟面对的问题是‘缺乏爱’,而不是布鲁塞尔的行动”。

很赞哦!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