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陕西 > 渭南 > 韩城 > 司马迁墓 > 司马迁墓地名
司马迁究竟是哪里人?(2)
更新:2017-08-14 14:16【司马迁墓地名】
导读:破解徐村之谜 ——再谈司马迁是山西河津人 司马迁是山西河津人,今还有司马迁的后人。但 陕西 韩城徐村的冯同二姓,也说他们是司马迁的后人。他们
破解徐村之谜
——再谈司马迁是山西河津人
司马迁是山西河津人,今还有司马迁的后人。但陕西韩城徐村的冯同二姓,也说他们是司马迁的后人。他们称:原本为司马氏,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后,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的左边加了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的左边加了两点,成为“冯”字,并列韩城司马迁庙为司马迁是韩城人的佐证。他们还说:每到清明,冯同子孙都同到村中太史公祠祭奠先祖,冯同两姓从不通婚,这一禁忌直到一九六七年才被打破。
一切似乎都说得天衣无缝,让人们不得不相信他们确系司马迁的后人。再说,他们为什么要编造这么大的历史的谎言呢?难道他们集体为司马迁是韩城人作伪证么?不大可能。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近详看有关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前,徐村这里并没有姓司马的,隐姓埋名的司马迁的后人是后来从外地迁徙来的。有资料这样述说:“东汉年间,一群人来到这里,这群人的来历无从考证。在民间的叙事里,他们出现时神色荒张,处于紧张状态,共同的面部特征是一个高翘的鼻梁。他们将这里命名为‘续村’,让人想到似乎是嗣承什么。遂又改成徐村,更隐蔽得象一个真正的村名。”这个述说有徐村人自己在清代嘉庆二十二年立的一块石碑为证,上刻:“维兹同族,世传司马,……改姓同、冯二氏,返归故里,徙居徐村。”
那么,徐村人是从哪里迁来的呢?首先,不可能是司马迁先祖从晋入秦的原居地高门、华池村。因为凡隐姓埋名的都要从原居地跑到很远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徐村离高门、华池很近,可以说还属原居地,跑到这个地方隐姓埋名,不可能达到目的。更谈不上是“返归故里”。其次,也不可能是韩城的其他地方。韩城有关史料记载:“司马谈年轻时,由于地震,司马氏由南高原迁往别处。”“据推断,由华池村迁往高门村”。这个推断是不正确的。因为高门、华池离得很近,地震不会只震华池,不震高门,华池不能居住,高门也同样不能居住。又,司马迁在《自序》中讲,他的先祖司马错、司马靳葬于华池,而司马昌、司马无泽、司马喜皆葬高门。这说明,司马昌时已由华池村迁往高门村,司马谈应是由高门村迁往别处。但迁往哪里?韩城地方无任何记载,民间也无任何遗迹和传说。
徐村人不是从高门、华池,也不是从韩城其它地方迁徙来的,那是哪里呢?只能是河津。司马迁在《自序》中讲,他的祖籍是少梁(夏阳),先居华池,后居高门,而自己则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这显然是指河津。河津到今还有司马迁的后代二十多户,一百多人。家里供奉着嘉庆十三年重修的司马迁父子及历代先祖的布牌神符。这说明,司马谈年轻时因地震及求学等原因从韩城高门迁居到了河津。司马迁在《自序》中没有讲自己父亲司马谈也葬于高门,及给他起名曰“迁”,还有王莽新朝封司马迁之后为“史通子”与河津司马迁故里辛封村村名相符,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后,他的后代从河津迁居回了他先祖的韩城的原居地,只不过没回到原高门、华池村,而是在附近择地而居,这样,既不打扰华池、高门的原居民,又便于隐蔽自己,这就是“返归故里,徙居徐村”的真正含义。又,河津司马迁的后代供奉的先祖是司马谈、司马迁,这是因为司马谈迁居河津后,他家庭的历史在这里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返归故里,徙居徐村”的司马氏如果不是从河津迁过去的,那他们供奉的先祖就仍应是由晋入秦时的司马错,但偏偏都也是司马谈、司马迁,和河津后代供奉的一样,这也充分证明他们确是从河津迁过去的司马迁的后人。
徐村人是从河津迁过去的司马迁的后人,那河津为何还有司马迁的后人呢?这是因为从河津“返归故里,徙居徐村”的只是司马迁后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就是说,司马过遭李陵之祸后,他的后人产生了分化,要隐姓埋名的,走了,这就是徐村人;不愿隐姓埋名的,留下了,这就是河津辛封村的司马迁的后人。这点徐村人对徐字的解释说得很清楚:“徐,余二人”也。“余二人”即“余出”二人的意思,徐村人是东汉年间徙居徐村的,这时徙居徐村的肯定不是司马迁的两个儿子,而是四世、五世孙了。四世、五世孙也至少不是两个人。因此,迁走了两个人,原居地还有司马迁的后人在。徐村人仅是司马迁后人的余数而已。
徐村人讲,他们“返归故里,徙居徐村”,是怕受司马迁遭李陵之祸的牵连。为什么当时不迁,而在司马迁逝世百余年后的东汉才迁,这恐怕是因为并未受到牵连,而与司马迁所说:“刑余之人,无所比数”,“虽累百世,垢弥甚尔”有关。徐村人徙居先祖故地,也许是为了向那里的先祖诉说对司马迁所受宫刑的不满及自己因此而受的委屈,徐村村口立的一块石碑上书写的顺念为“法王刑宫”,倒念为“宫刑枉法”的四个大字似乎也昭示了这一点;也许是为了摆脱世俗的纷扰,想依托那里先祖的在天之灵,在那里安定地生存和发展,这隐姓埋名似乎也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徐村人选择背土离乡,也许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与世俗抗争的最好形式,徐村人徙居徐村后,并未忘祖,一直以隐蔽的方式祭祀着自己的先祖司马谈、司马迁,并为继承和发展(他们称之为“续”)司马迁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都是应当肯定和称道的。
徐村人徙居徐村,韩城方面还有一个说法,这就是徐村人在王莽新朝时因农民起义从韩城迁居到了河南嵩阳、南阳,东晋末年为避刘宋之祸,又从河南迁回了韩城。这既违背事实,又不合乎情理。正如前文所说,司马谈年轻时已由高门迁出,司马迁的“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也充分证明司马谈迁居到了河津。之后,韩城再无司马氏居住,缘何新朝还会有人迁出?新朝农民起义反的是王莽推行改革新政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并不反对封司马迁之后为“史通子”,“史通子”缘何会潜逃呢?东晋政权更迭之后,刘宋政权并未对皇族赶尽杀绝,连文德皇帝也贬封为王养了起来,司马迁之后并非东晋皇族,也与刘宋无个人恩怨,缘何怕遭追杀,还要隐姓埋名呢?这种说法把徐村人改姓同冯、徙居徐村与东晋当权司马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好像他们是司马懿的后代,而与司马迁、与李陵之祸无关。这种南辕北辙,究竟是对徐村人是司马迁之后的肯定呢,还是否定呢?
综上分析,徐村人确是从河津迁徙过去的司马迁的后人。徐村人不但不能证明司马迁是韩城人,反成了是河津人的有力证据。除非今后韩城方面能拿出司马谈迁居地非河津的确凿证据,且与“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相符。
澹台世哲
| 1楼 |
作者:炊事班小毛2010 时间:2010-12-04 15:17:01
说的有道理
陕西那边就凭村民胡编 根本没有信服力 拿不出任何官方证明
很赞哦!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