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天津 > 河西区 > 博物馆 > 博物馆地名

燕赵大地运河长(3)

更新:2017-08-28 04:22博物馆地名

导读:因西门豹和曹操而闻名世界的邺城,是中国古代五都之一,位于今临漳县西南邺镇。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是魏晋南北朝时

因西门豹和曹操而闻名世界的邺城,是中国古代五都之一,位于今临漳县西南邺镇。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最富庶繁盛的大都会和北中国的都城,也是魏晋北方运河南端的始发地。北朝时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都从这里出发,连接西亚和欧洲。在邺城西郊磁县发掘的北朝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骆驼,背负着两卷丝绸和一袋茶叶,无需言语,却真实反映了当时东西方贸易的历史印记。

西晋文学家左思在《魏都赋》中,提到邺城周边的物产,盛赞盛产丝织品的“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裛清河”。

我出生在姥姥家——南宫东部的一个小村,靠近清河县,很小就听姥爷讲清河的历史。后来,我研究地方史,了解了越来越多清河的故事。

清河城位于大运河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中国历史上弓箭的发明者、张氏始祖张挥封于清河,因此有“中华张氏出清河”之说。

清河旧城,即隋唐的贝州治所,是唐代大运河畔的军事重镇,江淮钱帛、军用物资和赈灾财务都汇聚到此,储备盔甲、兵器,号称“天下北库”。《资治通鉴》记载,开元盛世,贝州“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担”。《颜鲁公形状》记载,“国家旧制,江淮郡租布储于清河,以备北军费用,为日久矣,相传为天下北库”,其“甲杖藏于库内五十余万,编户七十万,见丁十余万”。物阜人众,汇集七十万人,就是在当代,也是不可小觑的中等城市。

唐代赞皇籍名相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贝州,治所清河,是北方著名的丝绸之乡,贡赋白毡、绢。

唐代藩镇割据时期,河北段大运河,南北连接着最强悍的河朔三镇的两大藩镇,北头是范阳节度使驻地幽州(今北京),南头是魏博节度使驻地魏州(今大名县东),保存在大名县石刻园的碑刻——何进滔记功碑(宋代改刻成《五礼记碑》),还有保存在邯郸丛台公园的墓志铭——何弘敬墓志铭,都是唐代魏博藩帅的遗物。

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南下进攻后梁朱温,在魏州称帝,国号大唐(即后唐),以魏州为都城,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把魏州治所元城县改名兴唐县。

到了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辽国集结重兵攻宋,宋仁宗在抗辽名臣吕夷简鼓励之下,决定迎敌抗战,下诏建北京大名府行宫,当年拨国库银十万两,修建北京大名府。

历史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赵宋王朝的君臣们,谁也没想到,靖康之变中,叛宋降金的刘豫,被金朝封为藩国大齐皇帝,竟把北宋的北京大名府作为伪齐皇帝的都城。

或许是冥冥中的天意,明建文三年(1401年),漳、卫两河泛滥,大名府城圮于一场洪水,洗刷了伪齐皇帝留给这座英雄城市的耻辱,也殃及数万无辜的军民官吏。古城逝去,记忆犹存。充满景点的大名府故城,就这样永远定格在那轰然崩塌的城内。

邯郸馆陶段运河

我曾多次到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察,在大街、鱼营两村地下,看到挖不尽的残砖碎瓦。在前东门口、蒋庄、铁窗口、沙堤等村周围,可见当年故城的城墙遗址。前东门口的几十户村民世代居住在南北二百多米坍塌的老城墙上。这里有个奇特的名字,叫“城上”。

汤汤运河之水,融汇了五大水系的千流万溪,滋养着沿河的林木田园、城镇乡村;悠悠运河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浓浓情感,书写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在河北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生态工程、精神工程、发展工程。

我们要坚持“世界视野,中国高度,本土特色”的理念,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大运河文化带、“一带一路”建设整合起来,把握中蒙俄三国联合申报“万里茶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机遇,凸显河北优势。

很赞哦! (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