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新疆 > 阿勒泰地区 > 阿勒泰地区地名
阿勒泰地区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农牧民夜校”全课程
更新:2017-08-26 13:59【阿勒泰地区地名】
导读:“1963年,我的哈萨克族邻居牙和甫夫妇先后去世,家里还留下了3个半大孩子,最大的19岁,最小的14岁,没有父母的孩子很可怜,我就把他们接到了自己的家里……”近日,在青河县
“1963年,我的哈萨克族邻居牙和甫夫妇先后去世,家里还留下了3个半大孩子,最大的19岁,最小的14岁,没有父母的孩子很可怜,我就把他们接到了自己的家里……”近日,在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阔克塔斯村“农牧民夜校”正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阿尼帕妈妈讲自己故事的片段。
虽然阿尼帕的故事众所周知,但村民古丽娜看完短片后仍备受感动,她说:“听阿尼帕妈妈讲故事,每次都会被感动和感染,她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学习的动力和榜样……”阔克塔斯村开展的“民族团结我来讲”正是阿勒泰当前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农牧民夜校”的生动实践。
2016年,阿勒泰地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全区553个村级党组织和农牧分场全部开办了“农牧民夜校”,提出了课前5分钟讲民族团结故事、课间5分钟看民族团结视频、课后5分钟开展民族团结讨论。通过三个“5分钟”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夜校全课程,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阿勒泰地区的角角落落,让民族团结的思想植根在各族农牧民心中。
根据地区统一部署,各县(市)、各乡(镇)在选优配强“农牧民夜校”教师资源库的同时,建立“民族团结我来讲” 乡土故事讲师库。精选地区320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道德标兵”“地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纳入讲师库,通过他们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将《真爱》《白天鹅》《伊犁河》《流着金子的河》等十余部优秀的民族团结经典影片和地、县电视台及远程中心摄制完成的98部具代表胜的民族团结视频同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影像资料一并纳入“农牧民夜校”教学资源库。借助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民族团结故事广为传播,让各族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我能做什么”“民族团结改变了什么”“民族团结和我们的切身联系”,课后5分钟民族团结讨论环节,农牧民学员按照人数划分小组,围绕课前故事、课间视频,谈认识,谈体会,讲团结。
“我感觉民族团结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举手投足间。如果各族群众都像家人一样和睦相处,我们的家园就一定是团结和谐的。”12月21日晚,地区商务局驻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工作队成员李长海在课后5分钟讨论时的发言,博得了在场村民的阵阵掌声。
民族团结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为尽可能调动群众的参与胜,地区“农牧民夜校”每周还在各族农牧民中开展语言互学、节日互动、喜事共享活动,通过选树典型和一个个具体的“微”活动,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植入到每个村民心中。
地委基层办主任韩刚说:“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我们要让民族团结的理念,通过农牧民夜校的三个"5分钟",用最真诚、最接地气的方式植根到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心里,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
很赞哦!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