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新疆 > 哈密 > 伊州区 > 伊州区地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手工刺绣在传承中迎来新的发展
更新:2017-06-02 02:49【伊州区地名】
导读:在哈密市伊州区,刺绣是许多维吾尔族妇女长期从事的一项手工艺创作,许多人依靠刺绣供养了孩子上学,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而谈到刺绣,传统手工艺人们并不仅仅把它当作一个
在哈密市伊州区,刺绣是许多维吾尔族妇女长期从事的一项手工艺创作,许多人依靠刺绣供养了孩子上学,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而谈到刺绣,传统手工艺人们并不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增加收入的渠道,更多的是对这项传统工艺的热爱,她们希望维吾尔族刺绣能够走的更远,传承的更久。
家住五堡镇的阿瓦汗依明老人从15岁开始学习刺绣,作为家里第三代手工刺绣传人,阿瓦汗依明从事刺绣已经有35年,向她学习过手工刺绣的妇女超过一百人。如今60岁高龄的阿瓦汗依明依然在用传统的方法绣着各种花帽、枕头,虽然眼睛没有以前明亮了,身体没有以前硬朗了,但是阿瓦汗依明从没想过要放下手中的针线。
五堡镇刺绣手工艺人阿瓦汗依明说,我现在年龄大了,但是我还在继续做刺绣,我是从心底热爱刺绣,希望维吾尔族传统的手工刺绣能够发展的更好,让更多人喜欢,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刺绣,让这个手艺传下去。
2014年,地名在五堡镇商业街为阿瓦汗依明免费提供了一间门面房,让她开起了自己的刺绣产品商店,阿瓦汗依明每天准时来到店里。她的女儿是一名小学教师,假期里她每天都要帮母亲打理店面。
阿瓦汗依明女儿古丽汗木合买提说,我现在也和我的哥哥嫂子们在商量,准备把妈妈做的刺绣拍成图片发到微信上,让更多的人看到,一方面能增加销量,另一方面业想多宣传我们的刺绣,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种传统的工艺。
马力亚木热合曼是五堡镇博斯坦村一位从事手工刺绣的艺人,这几天她的家里格外热闹,三十多位和她一样会手工刺绣的妇女每天都要来她的家里“上班”,一个月2000到3000元的收入让大家特别开心。
五堡镇博斯坦村村民阿加尔古丽依不拉音说,我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刺绣为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入,现在我每天都要来制作这些绣片,一天就能挣一百多块钱,现在我已经拿到了3000多元,我很高兴。
今年5月,马力亚木热合曼在地名的支持下去广州专门进行了刺绣的学习,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学习改变了她的生活。
五堡镇博斯坦村手工刺绣艺人马力亚木热合曼说,到广州的学习让我见识了苏州、杭州、广州等地不同的刺绣,提高了我的刺绣技术,更重要的是让我与内地的服装企业有了沟通联系的机会,现在我已经和内地企业签订了合同,第一笔订单是两万两千元,后面的订单也在联系,以后基本上每个月都能拿到两三万元的刺绣订单,我一个做不完就叫上大家一起来做,这样我们的收入都提高了,大家都很很高兴。
作为家里第四代手工刺绣传人,马力亚木一直把刺绣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2014年她组织了当地15位会刺绣的妇女成立了胡杨林刺绣专业合作社,希望把刺绣发扬光大。她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祖辈传下来的衣服,上面的刺绣图案也成了马力亚木热合曼重新创作的灵感来源。
五堡镇博斯坦村手工刺绣艺人马力亚木热合曼说,这件长袍是我祖母制作的,上面的花纹图案和绣片形状设计都特别精美,我现在做的很多刺绣都要参考一下以前的衣服。现在我的合作社订单多了,我们的产品都卖到了内地市场,让更多的人喜欢,我觉得这是我们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很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哈密维吾尔刺绣共有21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维吾尔族刺绣企业及合作社231家,有技能熟练的绣娘4000多人。刺绣产业已成为哈密一个绿色发展的民生产业。(完)
很赞哦! (89)
上一篇:250公里戈壁长征将在哈密起跑 36个国家和地区参赛
下一篇:新疆哈密现日偏食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