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西藏 > 拉萨 > 城关区 > 布达拉宫 > 布达拉宫地名
太行山里的“布达拉宫”
更新:2017-06-29 07:45【布达拉宫地名】
导读:举世闻名的西藏布达拉宫气势雄伟,这种依山垒砌、群楼重叠的建筑形式也成为山区建筑的样本和典范。山西山脉纵横、沟壑遍布的地形特点,也造就了古老大地上古村、大院、庙宇
举世闻名的西藏布达拉宫气势雄伟,这种依山垒砌、群楼重叠的建筑形式也成为山区建筑的样本和典范。山西山脉纵横、沟壑遍布的地形特点,也造就了古老大地上古村、大院、庙宇等建筑确有几分“布达拉宫”的特点,让我们游走太行吕梁,去看一看山西大地上别具特色的“布达拉宫”!
大汖村
太行山里的“布达拉宫”
在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的深山沟谷中,有一个神秘的古村落大汖村,“汖”,打开康熙字典里说读pìn,但当地人念chang,去声。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条瀑布,所以取名“大汖”。因为大汖村的古民居依山而建,所以被当地人戏称为“深山里的布达拉宫”。?这种风格独特的立体式乡土建筑,完整保留了太行山区古老的传统与民俗,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大汖村正前方是一片大约30米见方的土质平地,一棵主干五米多粗的千年古槐树将那数十条光滑而洁净的枝桠蓬勃而蜿蜒地伸向高空。往前瞻望,是鳞次栉比、椽檐相接、密密森森的一斜坡大小相仿错落的房舍,每个外壁上都透着一两孔黝黑的方窗,仿佛孩子们望远的眼神。整个村落建在一个石坡上,顺势而上,层层叠加,参差错落,房屋都用石头垒成,除了平房还建有二层和三层楼房,墙基多为光石垒砌,上围的墙泥赭中泛白,常常裸露些许各色不规的石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尽管百余院落之中三十座房屋已坍塌无状,四十座已在摇摇欲坠。然放眼一观,所有房屋尽收眼底,确实有些布达拉宫的气势。据说,大汖村是先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环境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攀援行进在古村里,挂在巨石山坡上的山村是没有普遍意义的街道的,四通八达的小巷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连接着每个院落,自然的布局,依势凿出来的沿阶小道,息息相通,户户相连,满坡杂树吐青放翠,苍润欲滴的葱茏景象仿佛一曲宏伟壮丽的乐章。老人们说,村子里的路和台阶,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地锉出来的。当我们行走在大汖村的山道小巷,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感觉到别有一番情趣。十年前,大汖村还有85户,320多口人。现在,大汖实际常住的只有11户,17口人。其中,最大的86岁,最小的50多岁。
师家沟
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
从山西汾西县驱车向东南方向五公里,穿过几多沟沟坎坎,一片湮没于黄土中、鳞次升高的古老民居建筑群便悠然地呈现在眼前,向我们展开了它的古老、神秘、幽静……到了师家沟,这里虽然没有盏盏红灯高悬,也没有彩旗猎猎作响,但它所有的正是我心仪已久的宁静、自然和古朴。
师家沟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第三代的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人精心修筑扩张,由最初的祖宅逐步扩展到了整个村落。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我们来到了沟对面的土岭上,俯瞰全貌,村子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一座座院落如繁星点缀,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别处的大院是一座院,或者几座院,师家沟的院落是一个村,30多座院落层递而上,整整挂满了一面坡,颇具“布达拉宫”的风韵。总体布局充分利用了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顺势构思,设计巧妙,气势雄峻,不愧是北方民居中稀世的经典版本。
古村的道路也是四通八达,一条沙质条石铺就、长约一千五百余米的人行道绕村而行,路面下筑有排水洞和各院相连,岁月的沧桑在这些斑驳弥久的巷道上留下了记录过往的深深印痕。师大哥说,在师家沟,可是“下雨半月不湿鞋”,感慨之余,不得不为古村防御体系的藏而不露、排水规划的设计科学而惊叹。纵观师家沟古村的建筑,虽然不像别家那么锋芒外露,剑拔弩张,但处处现出巧妙严谨,一丝不苟,这是更高层面的含蓄,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顶端境界。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气势宏伟的景观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可以说是一部山地建筑的经典,是耕读文明的窑居典范。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空间处理、地形利用、窑洞民居、建筑装饰、雕刻书法等风格正是许多晋商豪宅大院所无与伦比的。它的营建思路也值得今人借鉴,不愧为国际古建筑学术界认定的“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
银圆山庄
晋商大院中的“布达拉宫”
很赞哦!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