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西藏 > 拉萨 > 当雄县 > 圣湖 > 圣湖地名

马年,去转山吧

更新:2020-09-19 23:40圣湖地名

导读:达圣湖 经路上,你会与来自山南恒河的巴巴(瑜伽士)们为伍,在他们的身上,你还可以感受到远古诸神的风采和存在,也会听到羌塘拉巴(咒士)的法鼓之声。 亚洲上古精神的源点

达圣湖

经路上,你会与来自山南恒河的巴巴(瑜伽士)们为伍,在他们的身上,你还可以感受到远古诸神的风采和存在,也会听到羌塘拉巴(咒士)的法鼓之声。

亚洲上古 精神的 源点

  初踏雪域是在1981年。
从此迷恋上了喜马拉雅,不知不觉已走遍了卫藏、安多、康巴。

  在山 北徘 徊28年后,2009年,我第一次到了山南。
这山当然是指喜马拉雅,世上还有比琼慕拉玛(藏人对珠穆朗玛的称谓)更高 的山吗?在女神面前,十余座海拔8000多米的雪峰都羞于为自己命名,只是低调地称为众仙女。
想想乞力马扎罗海拔5892米、富士山海拔3776米、奥林匹斯山海拔2917米??何谓一览众山小?
  但是有一座山峰的威名却超越了琼慕拉玛,那就是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是万神之山,神山中的神山,是山南山北不分种族、宗教、地域而共同尊崇的圣域。
人们对它的崇拜来自于远古,远远  早 于国家的起源、民族的确认、宗教的产生。
在文字尚未出现、语言还很简单的时候,喜马拉雅山下的子民就开始顶礼它的存在了。
冈仁波齐是山顶藏人的称谓,山南的印度人称之为“格拉夏”(凯拉斯),山北中原人的先祖则视之为“昆仑虚”——万山之祖,百川之源。

  冈即冈底斯山脉,在藏语里也是“白雪”的意思,仁波齐则是藏人至高无上的称谓,一般 用来尊称活佛大德等;至于仁波齐的本意,或许最为信达雅的翻译是星爷在《大话西游》里给那只刁猴起的名字——“至尊宝” 。
所以冈仁波齐或许可以理解☨▼♉为,“至尊雪山”。

  多么壮丽。
倘使印度人不是自上古就在崇拜冈仁波齐,他们为什么会数千年如一日每年翻越喜马拉雅前去朝圣?倘使雅利安人不是源自山北,他们怎么会知道冈仁波齐屹立于雪山之南?倘使我们的先祖没有经历过神山崇拜,为什么他们 一直认定天帝的宫殿就在昆仑 ↮™之上?为什么穆天子会不远万里到冈仁波齐拜谒西王母?为什么 山顶的藏人无论是信奉佛教还是更早于佛教的苯教都将冈仁波齐视为最终神山?
  人类上古时代的流动性或许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许多,印度人会翻越喜马拉雅去朝拜冈仁波齐,《山海经》时代华夏人就知道从东海 出海可以去 到身毒(印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面对不同语言文字对“昆仑”“瑶池”惊人一致的描述,面对相距甚远的不同国家民族惊人相近的习俗,↡☠面对不同文明里同样的神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冈仁波齐就是亚洲上古精神的源点呢?自那时,自更久远到难以想象以前,亚洲一直都是转动的,而这一切的核心,自然是冈仁波齐。

  迁徙让人们离散了,但精神与信仰 又让人们重新聚到了一起,喜马拉雅人对冈仁波齐的崇拜一直存在于看不见的 深处。
就如同大马哈鱼 生活在太平洋北部,但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险也一定要洄游到诞生它们的淡水江河中产子♻↕一般 。
这种近乎动物般的基因记忆,正是冈仁波齐亘古以来无可动摇的最高地位的证明。
走向神山圣湖

  神话先放下,该提提本人与冈仁波齐的缘分了。

  说来话长,那是在将近一百年前的1918年,那一年也是马年。
在浩浩荡荡的朝圣队伍中,有一个从康巴地区来的几十口的大家族。
其中一名孕妇与众多虔诚的朝拜者一样,三步↵>➥一叩首磕着等身长头,口中念诵着六字真言,抬头仰望神山之时,也会吟唱起古老的民谣:冈仁波齐!望你 一眼啊——即可消除永世的劫难;措仁波齐!捧一把净水啊——就会洗尽累世的烦愁。

  措仁波齐指的是冈仁波齐身旁的圣湖玛旁雍错。
印度教徒认为那是湿婆神的 妻子沐浴的地方,称之为玛娜莎天池,所以山南而来的朝圣者转山之前都要先到这里用净水洗浴,如同他们在恒河中沐浴一般。
而汉人先祖认为她即是西王母的瑶池,如唐僧喇嘛(藏人对唐僧的尊称)曾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

  孕妇转到半山腰时,腹中开始了难忍的阵痛,一个不足月的小女婴就在她宽大的藏袍下降生了。
神山天女散花般飘落瑞雪,可整个家族 都为婴儿的性命担忧。
这时一位同路的拉巴走了过来,将他巨 大的手掌置于女婴头顶,口中念了一通咒语之后对人们说:这孩子不会死,而且长寿,但她一生将历尽坎坷,到了晚年才能获得祥和与幸福。
家人请拉巴赐名,拉巴说就叫冈措卓玛吧。

  冈是冈仁波齐,措是措仁波齐,卓玛的意思是度母,在印度语里叫做达拉,汉语中即是菩萨。
冈措卓 玛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当然分量也很重。
女孩长大后撑起了这个字,另外还赢得了一个响亮的绰号:康姆冈措,汉译意近于母夜叉。
  我在12年前的2002年,也是一个马年,有缘亲近了冈措卓玛。
她导引着我一步步走向神山圣湖。

  在拉萨北郊一栋 居民楼的顶层,我跟随我的朋友、阿里的日桑多吉活佛推开了一扇房门。
透过客厅的窗 户可以清楚看 到远处的布达拉宫——对居住其间的藏人来讲,这是何等的殊胜。
日桑活佛带我进入里间一个小屋,去见他的外祖母冈措卓玛。
她已是一位垂暮的老人,包裹 在毛毯中半躺于榻上,我俯身献上了哈达和问候。

  如同神话传说中的老祖母,她那细若游丝的有些诡异的嗓音开启了漫长的讲述,时而还会发出儿童般很脆很亮的笑声。
老人的身体虽然很弱,但仍能感觉得到她往昔的威严和尊贵。

  冈措卓玛生于朝佛之路,长于朝佛之路,跟随她的父母兄弟和庞 大的家族转遍了阿里三围(阿里地区旧称),直至山南印度的处处圣迹。
多么有趣,印度人要翻越喜马拉雅来到山北 朝圣冈仁波齐,而山北的藏人佛教 徒又会翻去山南朝拜那边的佛教圣迹。
地理的阻碍,国家的界限,在信仰面前一直都是微不足道。

  冈措卓玛直转到母亲去世,父亲再娶,直转到从富有的班久(财主)成为流浪的邦姑(乞丐)。
十四五岁时,她被后妈嫁给了一位与丐帮为伍的拉巴。
从此她怀中似乎便没断过吃奶的婴儿,她一共生下了18个孩子(有时也会说19个),怀过的胎数或许更多,活到成年的还有10个,孙子辈30多人,重孙子辈人就更多了。
在她女儿的帮助下,我们非常耐心地清点她后代的人数,当数到99人的时候,我禁不住赞叹:您有近百位后代啦!她撇了一下嘴说:还有收养的10多个没算呢。

  冈措卓玛令我惊叹的当然不止于她旺盛的生育能力。
她那漫漫人生长河中诸多不可思议的传奇可以高度概括如下:上世纪50年代,为了躲避战乱和瘟疫,她参与了藏北几个部落寻找莲师秘境——乌金贝隆的远征,阅尽了生死磨难,最终抵达新疆巴音布鲁克蒙古 族部落的草原。
在巴音布鲁克定居30年之后,改革开放了,冈措卓玛被允 许回阿里朝拜冈仁波齐。
割不断的乡愁让她面对神山圣 湖发誓, 要带领族人重归雪域。
最终她实现了誓言,四千余人在她的感召之下再度迁徙重返神山圣湖。

  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我每天听她讲着故事,有时还会唱起蒙古长调或是柯尔克孜和维吾尔的民 歌。
她 会讲几种西域的民族语言,有时说说唱唱地便渐入到一种迷幻的状态之中了。
日↯Φ✵桑活佛说:她已 经通灵了。
藏族的说法, 她的魂儿已变得飘飘乎乎, 跟逝去的先祖和众多的神灵们交汇在一处了。
她的一条腿已迈入另一个时空。

  老人最后一次朝拜冈仁波齐是在1994年,那时摔断了腿,但她拒绝手术,从此瘫在床上。

  我提议给冈措卓玛拍一张照片,留给家族后代。
老人被扶在轮椅之 上,略施打扮。
这时候康姆冈措的威仪、刚强,永不服输的劲头,全部 回到脸上。
她的头发像多数西藏的老年女性一样剪得短短的,像个尼姑,寸发宛若染了一层霜雪,钢丝一样挺拔,神山一般突现于我的眼中,凛然不可侵犯。
她那已化成鳞片状的皮肤有一种神魔的魅力。
她的眼神清亮、坚定,嘴角带着一丝惯常的浅笑,仿佛在嘲弄人世间的一切。

  我说:您年轻的时候一定➞↓非常漂亮。
她的后代笑声一片。
有人翻成藏语告诉她:老大!他夸您漂亮呢!她笑了。

  家族所有后代都称她为“老大”。
儿女们讲,老大回阿里时都六十多岁了,帐篷外还常有“打狗”的青年转来转去。

  何谓“打狗”?如果你看上了哪个女人,你和她之间惟一的障碍就是狗。
夜幕降临,你只要制服帐 外的獒犬,就可以进庙上香了。
胆小的顶个大筐,蹲 着慢慢往前蹭,胆大的挥舞着打狗棒,威武地正面进攻,心眼儿多的白天去跟狗套磁儿,不过最简单的是让女人看上你,晚上提前把狗拴牢了。
寻找乌金贝隆

   很快我便决定要与日桑活佛同走当年冈措卓玛走过的道路,特别是要去冈措卓玛的出生地,冈仁波齐。

 ⇣↮ 《寻找乌金贝隆》 ,题目拟定。
主题:为理想而出走,因乡愁而回归。
本打算预 卖了这个故事,多带点儿银两,体面地追随日佛(我们习惯简称 日桑活佛为日佛)上路。
无奈赶上了2003年的“非典”,谈好的意向都泡了汤。

  “非典”一过回到拉 萨,日桑活佛陪我到二手市场花两万元买了一辆丰田↡☠62型的旧越野车,车龄估计至少20年了。
没司机,活佛叫上他的弟弟,正在拉萨学画唐卡的次仁楠木加。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转山之路。
这转山并不只是围绕冈仁波齐山峰朝圣,而是像冈措卓玛的 家族那样,以冈仁波齐为 最终核心,在整个雪域为之转动。

  我们兴冲冲地在地图上勾画出了穿行羌塘的大北线:第一站纳木错,之后那曲、班戈、申扎、尼玛、当穹、改则、盐湖、革吉、狮泉河、噶尔、札达、古格、札达普日、普兰、玛旁雍错、冈仁波齐??羌塘所指是藏北草原,但我想除去地域所指,羌塘一词原初含义一定是指羌人的草原。
而后来 作 为华夏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羌Ω 人,也随着迁徙把对于冈仁 波齐的崇拜和思念带去了中原。

  为何要把纳木错作为 第一站呢?因为藏语有句话叫“达 路芝松”。
达是马,路是羊,芝是猴,松是三。
意思是马、羊、猴这三年是最重要的朝圣之年。
马年要转冈仁波齐,羊年要朝拜纳木错和梅里雪山,猴年要转林芝的咱日山。
为了此行祈福,一定先去纳木错。

  在纳木错,日佛讲了一则小故事:纳木错 形如一个仰睡的魔女。
第↵>➥一世噶玛巴 时期,一位大喇嘛和侍从扎巴在一个冬日来到湖畔,他们从冰面上走到湖心 的小岛开始闭关修行。
三年三月零三天之后喇嘛出关,魔女不愿喇嘛得道,兴妖作法。
冬日的湖➞↓面浪涛翻卷,喇嘛无法下岛,只好 继续修行。
一晃九年 又过,扎巴找不到可食之物了,他觉得无以供养上师 ,内心羞愧,绝望中便想要上吊自尽了。
他心通的喇嘛劝阻了他;不就是趟过一条河吗? 不 急。
第二日浪潮卷上岸来一些白色 的石子,喇嘛让扎巴收集起来,竟然可食。
就这样到了第十二年的夏天。
喇嘛突然对扎巴说:明日下岛。
扎巴的心中充满疑虑,这可是在盛夏呀!
  第二天清晨两人来到岸边,只见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冰雪之路向湖中延伸,上面还清晰可见一只狐狸的爪印,好像刚刚离去。
喇嘛让扎巴走在前面,嘱咐他:一直向前走不要回头看,不要惊慌。
小路两旁波涛汹涌,身后却悄然无声。
眼看过了湖心已快上岸,扎巴心里发慌担心喇嘛,忍不住偷偷回过头 去,却见喇嘛倒Δ着行走,边退边把冰雪小路像卷地毯一样地卷了起来,两旁群妖鼓动巨 浪,只将喇嘛的僧裙打湿了一点点边儿。

  在雪域高原上行走,怎能没有活 佛同行,一则有故事可听,二则心里踏实,无论前程如何,活佛总 会铺出一条路的。
之所 以敢于单车独骑穿越万里藏北,就要依靠道 路自信。
当然我也相信万物有灵,对座下的这尊老爷车充满信任 ,相信它老马识途,风光无限。

  话说寻找乌金贝隆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
相传在祸乱四起之时,会有纯洁无垢的上师 引领人们走进一个人人友爱之乡——乌金贝隆。
乌金指的是乌仗那,山南古印度地名,是古印度大师莲花生的家乡。
乌金贝隆的意思是指乌金北面的神秘山谷,意近香巴拉,可意译为“莲 师秘境”。

  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当时只有六七岁的一个小喇嘛,他被一位拉巴指认为灵童。
小灵童的坐骑是一只山羊,人们都称他为山羊喇嘛。
他手持一根 木棍作为神杖,引领着藏北一带几个部落上路了。
每当遇有犹豫不决的岔路时,山羊喇嘛便将手杖抛于空中,手杖所向即是神喻。
就这样他们穿越藏北翻过昆仑山,沿塔克拉马干大沙漠的东侧一线抵达新疆的巴音布鲁克。
美丽的草场对这些九死一生的人而言,就宛若传说之中的乌金贝隆。

  之后,16岁的少年喇嘛入选全国政协,上世纪60年代两度进京面圣。
再后来“文革”开 始,被囚禁半年多的山羊喇嘛被压上批斗大会的舞台,被当众剥掉袈裟,揭下僧帽——令人震惊的场面出现了,长发泻地的山羊喇嘛  原来是女儿身。
人民群众被激怒了,“这个披着袈裟的反动喇嘛”竟然一直在欺骗大家。
日佛说他的爸爸小时候和山羊喇嘛特别好,时常挤 在一个被子里睡觉,批斗会场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山羊喇嘛被逼还俗,嫁给一个疯狂的造反派,受尽了折磨摧残。
她怀孕生下一个早产的男婴。
婴儿的两只小手腕 生来就戴有两道蓝色的深深印痕,好似镣铐的痕迹。
没一会儿,这婴儿就变得通体发蓝,直至全身透明一声不响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 ,我在印度神庙中见到一尊神像,一个全身蓝色的牧童吹着笛子,背靠着他心爱的小牛。
这是毗湿奴的化 身,童年的克利须那,印度最重要神灵 之一。
那一刻,我立马想到了藏北草原上与山羊为伴的小喇嘛。
我宁愿相信善良的百姓所说 的,山羊喇嘛是个疏勒巴(变性人),她曾经有过男儿身。
或者说当他作为神的意志的表记时就是个真正的少年。
也许后来神灵绝尘而去,妖魔作祟,让她历尽磨难。
那个通体蓝色并消亡的婴儿,或许正是她离去的神识。

  茫茫戈壁,白云压顶,只有到了眼前,几乎察觉不到的平顶黄泥小屋才蚂蚁窝般地慢慢显现。
无论怎样形容我内心的惊讶都不过分——当山 羊喇嘛开门现身的一刻。
这位皮肤白晰、轮廓坚硬、几乎像欧洲人模样的中年女性身着艳红色的唐装,好似刚刚参加完大会堂的盛会,她冷峻得体地接待了我们这伙不速之客,莫不是有他心通的本事?她对我 的好奇心和近乎下作的提问毫不惊诧。
她(或他)平静地告诉我,无论作为他或是她,从来都没有诚心骗人Ο。
少年时代的突然变性曾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
她信誓旦旦地如是说,本人如是所闻地记之。

  乌金贝隆的故事还有一个核心人物,就是日佛的爷爷杂那仓巴。

  在日佛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当穹附近一座大山脚下,抬眼望去是令人望而却步的黑灰色岩石山峰。
我们跟着日佛一字排开,每人手中一条雪白的哈达。
日佛开始诵经,在我看来就是在跟山神打招呼 。
顶礼,发心,意志,对于一个转山者来讲是极为➞↓重要的。
信不信由你,此后如有神助,没怎么大喘气竟然不知不觉之已达山顶的一小块平地。
断壁残垣中依♻↕稀可见当年小神殿的影子,这就是杂那仓巴曾经的道场。

  日佛手指身后的岩石峰顶说:这座神山的名字叫杂嘎多吉,也叫杂那日——黑岩山。
仓巴是苦修者之意, 爷爷曾独自一人在山顶的洞里苦修多年,所以被这一带的人尊称为杂那仓巴,黑岩山上的修行者。
他本来是那曲三十九族 部落的一位拉巴,后来成为一位大掘藏师,修行得道后掘得了莲花生大师留下的伏藏经典。
杂那仓巴本人也无疑传承了来自山南的古印度大师们的神韵。

  关于山南山北有太多的故事可讲,他们在历史上乃至有历史记载以前都一直有着太多的联系。
此处我们先说回乌金贝隆。
我们寻访过许多当年的亲历者,他们证实说,杂那仓巴手中确实有一部很古旧的经书,在寻找乌金贝隆的路上,他每天都会研读,大家都爱在一旁围观。
前进的路线要靠杂那仓巴在经书中找到线索,这也是人们坚信 他的原因。
杂那仓巴率领的是人数更多的部落,出发时已是1959年了。
那时山羊喇嘛已先走了几年,依稀从藏北草原的深处会传来一丝不确定的消息,人们相信山羊喇嘛已经走进乌金贝隆。

  冈措卓玛一 大家子人就是在那时与杂那仓 巴一同上路的。
冈措卓玛的弱小孩子在路上一个个死掉,最后丈夫也倒下了。
杂那仓巴为他临终超度,念了度亡经。
天葬之后,杂那仓巴对冈措卓玛说:不要担心,跟着我 ,我不会丢下你们的。
再后来两个家族联姻,冈 措卓玛的三女儿次仁央吉嫁给了杂那仓巴的长子曲杰多吉,他们生 下了杂那仓巴的长孙——日桑活佛。
最终,杂那仓巴果真在古籍的指引下,带领人们走 入了乌金贝隆。
最终,晚 年的⇣↮杂那仓巴在冈措卓玛的安排之下,回到了冈仁波齐,直至圆寂。

  漫漫征程,在万里藏北几百公里见不到一个人是常有的事。
因为有时一马平川到处是路,如果走错了,那一错 可能就是百里之上。
坐在车上遥想当年,成百上千的队伍,成千上万的牲畜,朝向一个虚幻的目的前行,风雪无阻,何等的茫然,何等的悲壮。
精神的人生是飞翔的

  我 们的朝圣之路虽无穆天子的神勇,也远不及乌金贝隆之旅的悲壮,但回想起来,也还是有些有惊无险的奇遇的。

  我们的老爷车无数次熄火罢工,我们也曾被大水淹没,我们迷路一错就是百里以上。
我们经历了比龙门客栈更超现实的滋麻恰康(臭屁茶馆)、姑妈恰康(小偷茶馆)和几 秀恰康(塑料茶馆)。
我们路过羌人的东女国,我们经过了史 书所载的西女国,我们还见到了一望无 际的盐湖,日佛说那是女☂✂◈神所赐的礼物。
我们看到了整个喜马拉雅活动的轨道,我们见证了中原人先祖的痕迹??
  终于,我们在一个午夜的凌晨抵达圣湖玛旁雍错。
夜月下万物清晰可辨。
沿途一只银狐驻足于车前凝视,妩媚万般 ,一只黑狼伫立于岩石之上望月,神情 ☨▼♉素然。
忽而又一只大鸟的翅膀仿佛掠 过车顶,我知道,已“至✠♩于青鸟之所憩”, 这里无疑是古人所说“万物无不有焉”的西王母瑶池了。

  海一样辽阔的措仁波齐被巨 大的圆月照得通明,岸边玛尼石刻上的六字真言闪烁发光。♻
抬望眼,一座紫红的山堡兀立于圣湖侧畔,山体与山顶的建筑浑然一体。
这便是莲花城堡之所在奇乌山,藏语桑朵白日,铜色山。
我们攀缘登顶,不忍推月下 僧门,就摊开睡袋,依在寺院墙外躺下了。
哪里睡得着,卧看一朵朵巨大的云,粉的,紫的,绿的,竟从头至踵于眼前缓缓飘过了,云后便是海天一色闪亮无垠的空间。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吹笙鼓簧,中心翱翔。

  ??
  冈仁波 齐,一步步被你吸引,一步步朝 你走近,顶礼过俄摩隆仁的城堡,叩拜 了古格王国的曼荼罗,在札达普♻日的莲师道场飞翔,在措仁波齐圣洁的 天池畔净心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你的身旁。

  世上本有许多神山,可是随着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的遗忘,他们的神性也都慢慢消失了。
幸好还有冈仁波齐,他的神 话依然活 在现实之中。
山南有 数亿众坚守着对于冈仁波齐的信念,山顶有无数众延续着马年转山的传统,山北的众生 也开始于物欲中反省。

   物质的人生是爬行 的,精神的人生是飞翔的。

  一百年长吗?不过是冈措卓玛家族的 一群人围着一个山头转了十来圈儿而 已。

  一千年久吗?不过是印度安拉阿巴☂✂◈德举办了十来次无遮大会而已。 

  高高的旗杆上,风马旗在山口迎风招展,旗下一群群转经人已经上路。
人流中,我见到冈措卓玛回眸一笑。
这不奇怪,高山缺氧什么幻觉都很容易出现。
远古的气息让人飞翔 。

  去转山吧朋友们,马年转山的故事结束 了,但翻越 喜马拉雅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马年,去转山吧 发布时间: 2019-05-23
评论数: 4
简介: 西瓜视频为您提供达宗圣...

达圣湖

很赞哦! (17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