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云南 > 保山 > 昌宁 > 昌宁地名

美丽昌宁掠影:冬季日出醉田园(组图)

更新:2017-07-05 03:19昌宁地名

导读:受巴金《海上日出》的影响,从小就有一个向往,那就是到大海边,实实在在地看一看日出,体验一把“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的伟大的奇观。 然而,对于生活在高原深处的人,

受巴金《海上日出》的影响,从小就有一个向往,那就是到大海边,实实在在地看一看日出,体验一把“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的伟大的奇观。

然而,对于生活在高原深处的人,体验海上日出的感觉谈何容易。从小学时五年级学到那篇课文开始,这个向往至今仍然只是心底最柔软之处的一个梦想。幸运的是,昌宁虽然没有海,但一样能看日出,特别是在冬天的雾海日出里,找到了一些感觉。

静居滇西高原的昌宁,是地地道道的山区。时至今日,仍充满乡土气息。即使县城,也仍然与山、与水、与田园、与村庄紧紧相连,是一幅写满乡愁的山水画。或许因为没有海上日出日落的气势,又或者是因为自己没时间、没趣、没心情,虽多年迎着朝阳上班、沐着夕阳归巢,却习惯了对小城的日出日落视而不见。直到迷上了摄影,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日落的轮回,才走入了视野,慢慢习惯了无论春夏秋冬,都会看看日出日落的样子,并时不时地用相机记录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因为空气纯净、通透,昌宁的每个季节的日出都会很美。最美的,要数冬天日出的感觉。因为冬天里可以到山上看晨雾上的“海上日出”,也因为冬天的太阳出得晚,看日出也不用影响太多的睡眠。

第一次专注地看雾海日出,是三年前的初冬。那一天到西山时,太阳刚刚“露脸”,右甸坝上空的晨雾与远近大小坝子、山谷的晨雾连成一片白色的海洋。随着太阳缓缓升起,雾海被渲染得五彩斑斓,如诗如幻。那一刻,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眼前的所见,只能在心里把小学时背过的《海上日出》一遍遍翻阅。

“要是天空能有点云就好了。”因为那天的天气过于晴好,心中一直留下这样一个遗憾。后来几个冬天到西山看日出,不是一样的万里无云,就是云太厚遮住了太阳。直到这个冬天才得以遂愿。隆冬时节,选了个清晨登上西山,迎接红红的太阳从雾海边缘慢慢升起。天边镶着一层薄薄的云,太阳升起时,云和雾之间是万丈霞光相接,眼前是如梦如幻如天堂般的世界。太阳慢慢升高,阳光在云里穿梭,洒向雾海的光束,如舞台上的七彩霓虹,雾海和着变化的光线舞动,尽情地展现婀娜的姿态,变成了童话里魔法世界。

昌宁的冬天,只要不是阴雨天气,没有美雾,便有寒霜。没有雾的日子里,右甸河畔的公园、农田,都是看日出的理想场所,而且各有各的感觉。右甸河边,老柳树下晃动着晨练的人影,朝阳透过老树的缝隙照在右甸河上时,便是一个奇幻的光影世界。

走在田间的小道上,满地的寒霜在鞋底发出“嘎吱嘎吱”的抗议,彻骨的寒从脚尖到指尖。朝阳从山的后面慢慢地露出脸来,把红红的光洒满田园,白色的霜花被染上金黄的色彩后,更加晶莹更加剔透。

第一次起早去看茶韵公园人工湖的日出,起得比鸟还早。天空淡淡的“鱼鳞”,倒映在平静如镜水面。等了很久,朝阳才慢慢地,在天空、在水里,点燃了希望之火,点出了水天一色的感觉。几只小鸭子似乎担心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在水里搅出金色的涟漪一圈圈。

第二次去,天空“鱼鳞”没有了,只有天边飘着几朵“棉花”。到的时候,棉花刚被朝阳点燃。太阳升起来后,一时挂在亭角,一时停于吊塔之上,阳光缓缓地走过三座石拱小桥,暖暖地洒满了城市,洒满了田园。

第三次去,天空的云变成了密密麻麻的“鱼鳞”,天边的一抹红色让人充满期待。渐渐地,天边的红烧越来越旺,“鱼鳞”一片片点燃掉进湖里,寒霜包围的湖面和天空似乎变成一个炉子,放出暖暖的光。朝阳在“云网”中撕开一道道防线,把光芒洒向湖面,直射光、反射光在湖面编织成金色光网。晨练者信步走到光网中的小亭,面向阳光舒展着身体,任身心尽情释放。

云在天边舒展,光从云隙透出,如画的田园、如诗的早晨、如谜的光网……冬天的昌宁,似真似幻的童话世界。田园里,阳光柔柔地抚摸着初生的幼苗,勤劳的农人在阳光里劳作着。看她们不紧不慢的动作,听不时传过来的笑声,心想:这样的早晨,这样的劳作,也许是她们最好的晨练吧?身体不至劳累,心情早已赛过了神仙。

冬日的荷塘,萧条却不寂寞。田园的精灵鹭鸶鸟每天早早地,到这里迎接朝阳的升起。当暖暖的阳光洒满荷塘时,鹭鸶鸟们亮出自己美丽的身姿,成群结队迎着朝阳升起的方向飞去。不知写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杜甫看到这样的画面,又会写出怎样绝美的诗篇。

很赞哦!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