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 文水县历史悠久,据从该县上贤、西峪口出土的石器及穴居房屋等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上贤人逐渐向文汾流域迁移并定居,在这个时代
历史
文水县历史悠久,据从该县上贤、西峪口出土的石器及穴居房屋等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上贤人逐渐向文汾流域迁移并定居,在这个时代,畜牧业已逐渐发展,即由原始群进入了氏族社会。
据旧县志载:文水为古冀并之域,在唐虞时为冀州辖地;尧为唐候时都平陶,即该县西南二十五里之平陶村。后冀并分开,为并州辖地。
春秋时为晋国祁氏之田,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晋灭祁,为平陵大夫邑,(晋平陵大夫世袭之地)。
公元前376年(战国周安王二十六年),韩、魏、赵共废来靖公,三分其地,属赵为大陵邑,邑治在该县西北二十五里武陵村之北大陵庄(原名大陵屯)。《史记》载:公元前344年赵肃候游大陵,即此地,其后310年赵武灵王亦游之。大陵庄在公元1621年(明天启年间),即划归交城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灭赵并六国,郡县天下,始名为大陵县,属太原郡。公元前221年至公元8年(西汉初始元年)的229年中,一直为大陵县。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西汉)时,于大陵县境南部别置平陶县,包括后来的平遥县西北境。县治在文水县平陶村。
公元9年,王莽称帝,改汉为新,改大陵为大宁县,属太原郡,从公元9年(新莽建国元年)至公元24年(更始二年),历时16年间,为大宁县。
公元25年东汉立,从公元25年(建武元年)又复名为大陵县。在东汉,三国时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从东汉,三国、晋到南北朝、公元447年(北魏真君八年)422年间,一直称为大陵县。
北魏省大陵,公元448年(真君九年)移寿阳民于大陵县,置受阳县(亦名西寿阳)县治在文水县城东十里之旧城庄。从北魏至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历经141年,名受阳县,属太原郡。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始名为文水县。文水之名由来,盖因县境文峪河自管涔龙门而下,至于峪口,其水波多纹,故以文水名之。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隶汾州,六年属并州,七年又属汾州。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又属太原郡,至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历时99年名为文水县。
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因文水县是其故里,改文水县为武兴县,至公元七704年(长安四年)历时15年,名武兴县。
公元704年(唐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又恢复原名文水县。后经五代、十国、宋、没称未变。
公元1098年到1100年(宋元符年间),文水古城,因避水患,将城迁于章多里之南,即后来的文水城,仍属太原郡。
金、元时,仍名文水县属太原路。明、清至民国初,属太原府。
1939年晋西事变后,文水县完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区,属晋西区第八专员公署。
1949后,新设汾阳专区,归汾阳专区。1951年3月至1854年5月属榆次专区。1954年5月至1958年属晋中专区。1958年11月,汾阳、文水、交城三县合并为汾阳县,改称文水镇,设汾阳县文水镇办事处。1959年9月,三县分置,恢复文水县建置,属晋中行政专员公署。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革委会(后改称吕梁地区行政公署)成立,文水县属之管辖。2020年3月,吕梁市成立,文水属之。
艺术
上贤塔的传说
上贤塔由于古塔屡次遭劫而不毁,民间便给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关于它的传说脍炙人口、遐迩闻名。相传,古代有星相家察知上贤村一带风水极佳,将出真龙天子,于是皇帝传旨命能工巧匠修建此塔以镇,故上贤塔又名“镇龙塔”。塔高耸入云,挡住了担山赶太阳的二郎神的去路。二郎神勃然大怒,挥起扁担,连击两下,将塔截为三段。塔顶落在了距上贤村15公里处的碱场村,塔根震到了2.5公里以外的冀村。从那以后,只留下少半截塔身在上贤村。这就是上贤塔既无塔顶又无塔基的由来。二郎神歇担放山的地方,因山落土,留下了两座小山,就是如今的上贤坡。
狄青的传说
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狄青的传奇故事。传说狄青乃是天界武曲星君下凡;又说狄夫人乃西夏双阳公主。戏曲舞台上也常上演歌颂狄青的剧目,如:《珍珠烈火旗》、《狄杨合兵》等。历朝历代吟咏狄青的诗词也是举不胜举,如:狄武襄吟(明)杨维桢宾州海月光团团,剑花火树烧烂斑。将军如内客未散,捷书已夺昆仑关。当时谏官疑武士,岂知办贼遽如此。於乎!铜面将军今岂无,世无承相庞公甘老死。谒狄武襄公祠(明)范珠宋祚方兴虏未平,将军百战捍危城。流言难泯生前节,信史犹传身后名。八尺穹碑苍藓合。一区故宅野云横。晚来风撼溪山村,仿佛南征弓马声。咏昆仑关之战田汉一树桃花惨淡红,雄关阻塞驿楼空。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大风。仙女山头奇石耸,牡丹岭上阵云浓。莫云南向输形势,枢相当年立战功。
凤凰城的由来及传说
1084年(宋元丰七年),县城遭水患废(当时县城在旧城庄,建于北魏时期,后称文水古城,这还不是文水最早的城,文水最早的城叫大陵城,建于春秋时期,在武陵村与交城大陵庄之间),文水城于1085(宋元丰八年)始建,于1098年—1100年(元符年间)县城迁移到此,因状似凤凰,故有凤凰城之称。
据民间传说,在文水城快修成时,一天,忽然来了个白发老翁,他仔细看过城的位置和形状后,对领工人员说:“这座城头枕子夏山,足踏文峪河,风水太好了!可惜城门开的方向不对,若改一下,就成为一座凤凰城了。古有‘凤鸣岐山’,你们来个‘凤鸣西山’岂还甚好”。说罢飘然离去。官府按照老翁提示,将东西重门改向朝南开,东与私评村、西与土堂村连起来,为凤凰的两翅,北重门向东开,与北关连起来,为凤凰之头:重南门朝南开,与南关连接,为凤凰的尾巴;岳村、冀周两村为凤尾上的长翎。又在城内中心处盖了1座市楼,在市楼底下打了1眼水井,为凤凰的心脏;在北关的北头盖了1座真武阁,阁的左右各凿水井1眼,为凤凰的双眼。同时,在北门外立一照壁,壁上镶刻“凤凰城”三个字。从此,文水凤凰城的美名便远近传扬。后来有个外籍县令,一次,去西山周游,夜半出来小解。眺望县城,一片红光,形似一只凤凰。又一次,夜间出衙巡城,望见城墙上的堞楼红光闪闪,好像每个堞楼都点有一盏红灯,并耳闻有琅琅读书之声。回衙后反复思考,认为文水之所以出名人,一定和凤凰城的风水有关,便产生了嫉妒之心,一气之下,便下令把市楼底和北关真武阁两侧的水井填了,并将城墙上的72个堞楼拆毁。从此,破坏了凤凰城的风水,城墙堞楼上的灯光和琅琅读书之声,就再也看不见和听不到了,名人也出的少了。
环境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15”至37°35’9”,东经111°29’46”至112°19′15”之间。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全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64.4平方公里。
境内具有基岩中山区、土石低山区、黄土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冲积平原区五种地貌类型。其中冲积平原区面积50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7%,基岩中山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9%。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是苍儿会的大西沟岭,海拔2169米左右;最低点是西槽头乡王家社村西南,海拔739米左右,最大相对高差为1430米左右。
文水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雨量457mm,平均日照时间2252小时,平均气温10.1摄氏度,10摄氏度以上有效积温3662摄氏度,平均地面温度12.4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63%,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风速2.0米/秒,最多风向南风和北风,最大风速35米/秒,大风日数8次/年,气象条件适中。
民族
全县有少数民族居民20人,计蒙古族2人,回族6人,维吾尔族1人,壮族2人,布依族5人,满族4人,分别居住于城关、南安、胡兰、马西、西城等乡镇。
感谢您来到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这个网页,可直接复制: 原标题:历史悠久的文水县 http://www.kmscits.cn/gonglue/shanxi2/4803.html 然后转发好友,让大家知道这个山西旅游攻略吧!如有发现侵权可以直接联系站长为您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