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南部,其中70%的人口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市,梁河、盈江、瑞丽、陇川等县;保山地区的保山市,临沧地区的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永德县。思茅地区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也有少量分布。潞西市的三台山和镇康县的军赛两地是德昂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他则与景颇、汉、傈僳、佤等民族分寨而居,其中有少数村寨间杂在坝区傣族村落之间。
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婉蜒伸展于德宏、临沧等地,德昂族就分布在这两山脉的群山之中。这里森林密布,牧场宽广,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广阔前景。在深山密林中,栖息着虎、豹、熊、鹿、麂子、野猪等数十种野生动物。这里具有夏无酷暑、冬无飞雪、无霜期长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特点。一般年平均温度坝区为22℃,山区为19.5℃左右,年降雨量约为1500毫米,80%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10月,尤以7月、8月为多,气候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由于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不论是低山、缓坡或平坝,土质都很肥沃,自然条件甚为优越,是一个宜农、宜牧、宜居住的美丽之乡。
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属于云南的土著民族。德昂语分布雷、若马、纳盎三种方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部分人会讲汉语、傣语和景颇语,通用傣文和汉文。每万人口中拥有大学生16人,高中生101人,初中生429人,小学生2810人。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人口为1.54万人,1998年有1.7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0.13%。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有17804万人.
德昂族有自己的宗教节日,其中“进法”、“出洼”、“做摆”和“烧白柴”较为隆重。“进洼”和“出洼”期间,要到佛寺拜佛3天。此外,中青年男子还要汇聚一起集体舞蹈,并有象脚鼓、铓锣、钹、竹笛、芦笙和小三弦等乐器伴奏。舞时由肩挂象脚鼓的青年带头击鼓起舞,敲铓锣者次之,其他尾随于后绕圆圈而舞;舞姿纯朴,动作优美。“进洼”时还唱一种叫做“别杆朵”的歌曲。歌词主要是陈述德昂族的历史渊源并祈求粮食丰收等。
德昂族有文身习俗,一般在手背、大腿和胸部刺以虎、鹿、乌、花草等动植物图案或傣文经咒。德昂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德昂族自己用傣文记载的经书,而大部分是口头流传保存下来的。这些民间文学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神话、传说、史诗、故事,也有诗歌、寓言、笑话、谚语。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德昂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创造才能,表现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是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学宝库中一宗宝贵的文学遗产。
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来标》叙述了德昂族起源,并由德昂族民间歌手一代一代往下传。在德昂族的民间传说中,流行最广的要数《芦笙哀调》,它记述了德昂族古代有个叫做“昆撒乐”的男青年与女青年“欧比木”相爱,遭到贪财的女方父母的反对,昆撤乐为了寻找金钱出走,欧比木则被其父母赶到地边草棚里居住,当昆撒乐外出归来时,欧比木已被豹子咬死的爱情悲剧。追求婚姻自主的青年们,为谴责贪财的人和纪念这对情侣,把他们的不幸编成诗歌演唱,把它谱成芦笙曲调吹奏。这个血的教训对德昂族的婚姻自主有着积极的影响,直至今日,德昂族婚姻的缔结,基本上都是青年男女自己作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个德昂族内部形成了不同的支系,有“红德昂”、“花德昂”和“黑德昂”3种。“红德昂”和“花德昂”妇女剃光头,包头两端后垂,戴大耳坠,银项圈,穿蓝、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二道红布条,下摆边沿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以大方块银牌作纽扣,裙子上遮乳房,下及小腿。“红德昂”妇女的裙子上有显著的红色线条。“花德昂”妇女的裙子织有红、黑、蓝颜色的匀称宽线条。“黑德昂”妇女的裙子以黑线为主,中间有红、白细线条。此外,“黑德昂”妇女婚后蓄发。裹黑布包头。德昂族妇女在服饰上,除佩戴银制品外,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套在妇女腰上的“藤蔑腰箍”。一个妇女身上所套腰箍的数量即是这个妇女婚前被小伙子所追的数量。
德昂族盛行“毫味尼别”(串姑娘)制度,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男青年头头“叟包脑”带领一群小伙子去串一群小姑娘,集体对歌,一般多在婚礼晚上或节日活动中进行;另一种是小伙子单独“串姑娘”,一般是当夜幕降临时,小伙子携带芦笙或萧到所选定的姑娘家的竹楼后门,轻吹芦笙,以作试探。若姑娘有意,就把小伙子请进家,此时,女方的父母兄弟皆要回避,之后男女即对唱情歌小调,互相倾吐衷情。经过一段时期的恋爱后,若双方情投意合,愿意结为终身伴侣,小伙子就赠给姑娘一包茶叶或其他礼物。姑娘将茶叶挂于床头,父母也就知道女儿有了对象。如果同意女儿婚事,即将茶叶取下,否则,便叫女儿将茶叶退回。同时,小伙子也把找到对象之事告诉父母,父母即在本村内物色两位有声望的老人去说媒。德昂族内部没有严格的等级婚姻制度,只要男女双方愿意,百姓的儿子可以讨富户或“达干”(头人)的女儿,富户或“达干”的儿子,也可以与百姓的女儿结为夫妇。
德昂族的艺术,主要有音乐和舞蹈。德昂族喜好的乐器一般是象脚鼓、铓、钹、磬、葫芦笙、萧、小三弦、口弦等,多在唱歌和“串姑娘”时使用。德昂族有在重大节日中跳舞的风俗,较有代表性的是象脚鼓舞,由敲着象脚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余的男女跟在后面绕圈而跳,也有男女分成两圈,男子在外、女子在内,由一个戴着直径3市尺草帽的男子,带头击象脚鼓,其他男子则提起大裤脚、露出腿上的花纹、兜圈而舞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德昂族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得到改善。他们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经济林木,大力种植茶叶、油桐、咖啡及各种水果,经济收入逐年增多;德昂族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基本解决了温饱,正迈步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