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1998年末,云南景颇族人口为12.5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947%。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有130212万人.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大约在东经97。28’—99。57’北纬24。—25。5’之间的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等五县市山区。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地区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靠云南中部高原,西邻缅甸联邦的伊洛瓦底江平原;北面是横断山脉,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山脉纵贯全境南北。境内地势起伏很大,山区海拔一般为2000米左右,最高达3400米。境内有大盈江、槟榔江、龙川江、南宛河、芒市河等河流穿流而过,汇人伊洛瓦底江。河流两岸形成肥沃的河谷平坝,是优良的农业垦区。
景颇族聚居的山区大部分纬度偏南,气候温和,霜期很短,一年仅1—2个月,年平均温度在l8℃—24℃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左右。气候明显分为雨季和旱季。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到处山青水秀,树木葱茏,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里植物种类繁多,植被面积大,199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景颇山区有不少具有开发价值的经济林木资源,有砂仁、诃子、荜拨、团花、肉桂、玉京、黄连、黄山药、三奈、史君子、金鸡纳以及珍贵的美登木属植物、龙血树等医药、工业原料资源;有八角、草果、香茅、野香椽、山苍子、黄兰等香料资源;有树棉、龙舌兰、竹类等供纺织、制绳、造纸用的资源;还有茶叶、小粒咖啡、紫胶、油桐、核桃等有开发前途的经济果木。景颇山区有宽阔的草场,牧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草麦生长繁殖快,产量较高,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此外,景颇族山区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铁、铝、煤、云母、水晶、金、银等都有一定的蕴藏量。山林中有虎、豹、熊、麂子、马鹿、野猪、孔雀等兽鸟。景颇山的崇山峻岭间还有无数大小山涧溪流可以灌溉层层叠叠的梯田,也可作小型水力发电的动力。
据历史传说和汉文史籍记载,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名为木□省腊崩(意为“天然平顶山”)的山区,约自唐代始沿横断山脉南迁。南迁后,东部景颇族分布于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及东泸水地区;西部景颇族则分布于当时属于南沼的永昌节度管辖地区以及丽水节度辖区内的片马、古浪、岗房一带。这一地区史称寻传,“寻传蛮”即包括景颇族先民在内。元、明时期东部“寻传蛮”亦称峨昌。元代,景颇族地区属云南行省的金齿宣抚司。15世纪初,明朝设置茶山长官司,曾任命景颇族山官为长官,颁发了钢印和金字红牌。至明代清初,景颇族开始大批迁入永吕府和腾冲府,即今德宏地区。景颇族进入德宏时,在他们的社会中已分离出世袭贵族(官种)、百姓(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后来,由于受汉、傣等民族的影响,其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转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景颇族社会已发展到农村公社趋于解体和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在保留了较多原始公社残余的同时,产生了阶级分化,并因地区而有所不同。景颇族一方面受中原封建王朝所委封的傣族封建领主——土司的统治,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治制度——山官制。前者的统治通过后者实现,山官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大多数景颇族地区的政治制度。
云南景颇族包括4个主要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其中载瓦支系最大,其人日占景颇族人口的80%左右。景颇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景颇方言属景颇语支,载瓦方言属缅语支。景颇、载瓦两种方言由于语言亲属比较疏远,互相通话困难。原无文字,1895年,美国传教土约翰逊夫妇在缅甸创造了一套以景颇语为基础,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景颇文。由于语言的相同,这套文字也流传到我国景颇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语言工作者在原景颇文的基础上对这套文字进行了改进,同时为说载瓦支语言的景颇族人民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现在两套文字均推广使用。
景颇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人们相信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鬼魂,它们都能作祟于人,给人以祸福。一般群众对鬼魂既崇敬又畏惧,在每年春播、秋收、冬藏之前及逢婚丧、生病、械斗时。都要杀生祭鬼。近代,随着基督教的传人。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景颇族的盛大传统节日是“目脑纵歌”节。目脑纵歌是一种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其中包括多种舞蹈形式,排列成阵,舞步有序,节奏鲜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一般进行4天。节日期间,景颇人民穿着盛装,汇聚目脑纵歌场,围着歌舞场中央绘有目脑舞蹈路线图谱的“目脑示栋”。踏着鼓乐节奏尽情欢舞。目脑纵歌,原是敬祭鬼神的原始宗教活动,现成为盛大传统节日。
景颇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自己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景颇族的文学形式有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情歌等。宗教祭司“洞萨”念的经词,也是一种宗教文学。在经词和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多属开天辟地、洪水泛滥、人类起源、驯养家畜、种植五谷的历史以及人鬼之间的斗争等。景颇族人民爱好音乐和舞蹈,景颇族的声乐,有古老的歌谣和现代的民歌两种。古老的歌谣旋律简单,音域高亢辽阔。叙述古往今来的歌谣,则旋律平缓,音韵明朗。多届咏叹调形式。乐器有象脚鼓、铓锣、钹、三比(管乐器)和三弦等。男女老幼都喜欢参加集体舞蹈。舞蹈主要分为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3种。在景颇族的艺术久编织图案、花纹种类繁多,色泽鲜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虽然编织工具十分简单,但能织出绚丽美观的图案300多种。绘画大多与原始宗教相结合,多系单线回纹图案和单线直纹图案。雕刻有简单的圆雕和竹木刻。景颇族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是景颇族文化遗产的积累,是景颇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景颇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生计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为主,生产工具十分简陋;民族内部的商品交换很不发达。商品交换全依赖于汉族和傣族为主的市场;景颇人没有自己的学校,景颇山虽有几所外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但识字的人非常少,人们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靠世代相沿的口承方式进行文化的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帮助景颇族人民发展生产,发展文化教育,培养干部。1953年7月24日成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帮助培养下,景颇族已拥有了几百名大学生、研究生,几千名高中、中专毕业生。在德宏州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景颇人已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