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 注册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快捷导航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问答国内河北 邢台地方旅游有什么特色

邢台地方旅游有什么特色

9
更新时间 2020-01-07 10:16 | 昆明国旅 www.kmscits.cn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导读:邢台中国国际旅行社邢台旅游集散地免费为您老提供邢台地方旅游有什么特色有关的信息邢台地方旅游有什么特色,景点问答资讯一页解决。


  邢台文化

  巨鹿道教音乐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远古时期的巫术是道教的渊源。道教继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而道教的音乐与汉民族的传统音乐的联系又十分密切,大量的汲取和糅合了古乐及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法,这就使道教音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地方性,因此容易被一般百姓所接受。道教音乐既有渲染宗教的作用,又有娱人的功能。而巨鹿道教音乐作为道教音乐的支脉,同样是以宗教性和民俗性的形态而存在。

  一、巨鹿道教的渊源和音乐

  巨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秦汉古郡之一。今为河北省邢台辖县(位于邢台市东约60公里)。东汉末年,巨鹿张角(?—184)在此创立了太平道,是中国早期的道教派别之一,江北道教的发源地。金元时期,由山东宁海(今山东省牟平县)人王,字同哲,号重阳子,于金世宗七年(1167)创立了全真道。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已,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叫“全真”。现今巨鹿道教均为全真道。而巨鹿道教音乐仍悠缓典雅,庄严肃穆,保留着“全真正韵”的音乐风格。王重阳有七位弟子,即邱、刘、郝、马、谭、王、孙。七位弟子各自成派别,巨鹿道士多数为邱祖龙门正法派,少数为郝祖派和孙祖派。

  20世纪50年代之前,巨鹿一带庙宇道观遍布,特别是灵应观在冀南一带影响较大,观内道士精通笙管,吸引着众多道士前来拜师学艺,弟子遍及周边各县。日伪时期,庙宇道观被陆续拆除毁坏,道士还俗,庙内功课与科仪活动方案简介也随之停止;60年代中期,又受到“文革”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巨鹿道教法事科仪活动方案简介才得到恢复。以张双林,甄善增为代表的道教音乐班活跃在巨鹿及周边的平乡县、广宗县、任县、南和县、威县等,二位资深道士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去世。目前,以甄善增的弟子甄敬波为代表的道教音乐班在巨鹿一带颇有影响力。1958年,巨鹿县道教音乐班在邯郸地区大型民乐比赛中获一等奖;其演奏曾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先生的赞赏;1997年应邀参加北京昌平的道教法事活动方案简介;1998年应邀参加北京白云观的法事活动方案简介;1998年赴新加坡演出受到了好评。

  目前,巨鹿道教音乐以巨鹿为中心,流传于广宗县、任县、南和县、平乡县、威县等。除巨鹿县外,广宗县和平乡县的道教音乐班也小有规模(秦汉时期的平乡县、广宗县北部属巨鹿县领地)。巨鹿县道教音乐班除在本地打醮外,还应邀去其它县举办打醮活动方案简介。

  二、巨鹿道教音乐的现状

  “巨鹿道教音乐”是指19世纪后半叶,全真道派传承于巨鹿,并流行于平乡、广宗县,以巨鹿县道士杨洛品,张老献,李增明为主要师承关系所唱诵,演奏的道教音乐。

  杨洛品(道号志存,1863—1945)巨鹿县贾庄村人。原巨鹿县灵应观道士,曾在北京白云观学道多年。清末巨鹿道教音乐的鼎足人物,善奏笙、管、笛、铜器,并精通经文。

  张老献(道号志丰,1870—1947)巨鹿县姜庄村人。原巨鹿县灵应观道士,曾在北京白云观学道,善奏笙、管、笛、铜器,并精通经文。系平乡县道教音乐的主要传承人。

  李增明(道号永明1868—1940),巨鹿县沙头村人。原巨鹿灵应观道士,曾在北京白云观学道,善奏笙、管、笛、铜器,并精通经文。系广宗县道教音乐的主要传承人。

  现今,巨鹿县道教音乐班的道士已由道观转向民间。不再出家住观,没有道观内每天进行的早,晚功课及观内法事。取而代之是平时务农,做生意。遇有打醮法事,由道教音乐班的班首(即道教音乐班的组织者)召集,进行法事活动方案简介。“会首”(即打醮的组织者)请道士打醮,并根据法事活动方案简介的天数和做道场的次数付给道士相应的报酬。打醮活动方案简介的经费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香客们敬献的“香火钱”,少则一元,多则几十元;二是慷慨解囊的捐献者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其打醮的功德收入,用于各项开支,另一部分留存作为下次举行打醮活动方案简介之用。所有参加打醮活动方案简介的人都可免费膳食。打醮活动方案简介时献款的具体情况,张榜公示,以示帐目清晰,亦示献款之人对道教的崇信。

  巨鹿的法事科仪主要用于观外的斋事法事和农闲与春年前后举行的打醮法事。道教科仪是道教徒按照规定的程式,仪范举行各种宗教的总称。科,可解“动作”又有“程”义。“程者,物之准也”,即动作,行为,活动方案简介的准则、程式、程序。我们常说的“照本宣科”,就是指道士应“照”经卷规定的程式,程序之“本”,“宣”演各类宗教“科”范法事。仪,为典章制度的礼约仪式。我们常说的“行礼如仪”,就是指道士举“行”典章“礼”节,要“如”同照本宣科一样,遵从既定威“仪”。“醮”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礼仪。“醮”者,即指祭祀仪式活动方案简介本身。古代的斋、醮二字,自东汉以后为道教所吸纳,至晋代,斋和醮便逐渐合二为一,成为道教祭祀仪式的特有名称。“斋醮”一名,是道教正式的叫法,而民间一般简称为“醮”,举办这种活动方案简介称“做醮”或“打醮”。

  1)斋事法事

  斋事法事专用于民间丧事,为亡故者超度亡灵,以期早日“升天”。斋事由出殡的下午开始,共四次道场,分别为前一天下午、晚上与次日的早晨、上午进行。主要内容颂恕、放施食、沐浴、过桥,共演奏48个音乐项目。科仪程式及音乐曲目的应用是固定的,情绪大多凄婉悲伤。用于“颂恕”时的道教音乐,有《琳琅振响》、《八仙赞》、《颂经功德赞》、《六句赞》、《三皈依》等;用于“放施食”的道教音乐有《三柱香》、《请五老》、《五供养》等;用于“沐浴”的道教音乐有《沐浴经》、《三界高真》、《老君经》等;用于“过桥”的道教音乐有《桥偈》、《三宝赞》、《小卷帘》等。

  斋事法事科仪以坐乐形式为主,兼有行乐的形式。其程序及规模往往视施主的经济状况而定,可简可繁,人数至少5或7人,多则21人,道士人数为奇数。殡葬日也用奇数而不用偶数日,俗称“用单不用双”,以免“双双入土”。

  2)打醮法事

  打醮法事一般在每年的农闲与2020年春季前后进行,村民们自愿组织起来,推举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者为“会首”,搭起醮棚,请道士打醮。打醮活动方案简介在过去主要是以乞求神灵庇护,消灾除难,祛病延寿,劝人向善等为目的,寄托百姓的美好愿望。如今,巨鹿发生了[Page]翻天覆地变化,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民俗活动方案简介十分活跃,打醮活动方案简介已在更多意义上衍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方案简介。打醮一般为三天,从前一天的晚上开始,每天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做一次道场,共十三次道场。各程式按仪大致可分为:开坛、上坛、化坛、净坛、请神、起师、拜神、送神、拜忏、上香、献供、转供、法鼓、安位、分灯、进灯、迎銮、上表、宣意、大赞、小赞、祝寿、祭祖、祭龙兵、祭厨、跑五方、落坛、封坛等。并且根据各仪规的不同功能与不同情绪进行演奏和伴奏,如,《小花园》悠缓典雅,用于上香;《大卷帘》庄严隶穆,用于化坛;《慢板小开门》、《双背调》平衡庄重,清雅古朴,用于上坛、拜座、落座、拜九皇等;《乙六调小开门》、《天下同》节奏分明,速度适中,用于出棚进乐时的起师、请神、送表、回坛等;《扯不断》、《五台花》、霸王台》等快板乐曲,情绪欢快热烈,多用于烘棚、安监坛、祭龙兵、接卸等。各仪规程式之间都有打击乐相互连接,互相衬托,人声、乐声连绵不断,极富特色。

  打醮法事科仪分醮棚内的演奏演唱和醮棚外的演奏演唱两种形式。规模视组织者经济、场地等实际情况可大可小。道士人数一般为13—21人。

  巨鹿道教法事科仪音乐的对象是神灵和人。对神灵,其音乐风格多为庄严肃穆、悠缓典雅,宗教气息浓厚;对人,其音乐风格则清新活跃、欢快明朗,大量吸收民间曲调,如河北吹歌、乱弹等,是之更加民俗化。

  三 巨鹿道教音乐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流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结束,任何一种文化都新陈代谢,任何一个社会都在变迁,与时代、文化、社会有关的理解和观点也同样身不由己地在更替。音乐文化的变更是相对的,而它的继续和永恒是绝对的。

  道教音乐在巨鹿的当地是有一定的固定人群的。但是巨鹿道教音乐的传承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受业的人大多是子侄辈,而目的是以养家糊口。由于大多的道教演奏者是业余形式,平时下地耕作或做生意,需要时就拿起乐器、法器加入音乐班参加演出。想这样的情况对音乐的传承,保护都是不利的。基于此状况,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国内的专家与学者开始对其音乐文化的研究与发掘。早在1981年,河北省巨鹿文化馆馆长潘忠禄先生开始对巨鹿道教音乐的收集、挖掘和整理,在国内发表了巨鹿道教音乐的研究文章。潘忠禄先生揭示了巨鹿道教斋醮法事科仪音乐的基本特征,并对部分吹打曲和经韵进行了记谱和整理。通过潘忠禄先生的对外介绍,引起了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们对巨鹿道教的重视。1995年,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袁静芳教授曾两次赴巨鹿县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河北巨鹿道教法事音乐》一书,1998年2月(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该书侧重于巨鹿道教斋醮法事科仪程式及音乐的整理与研究,并收录了河北安平县的道教音乐曲谱。2020年河北邢台学院于立柱的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的考察与研究》,深入分析了巨鹿道教音乐的科仪程式,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曲式结构,乐器形制等问题。

  广宗太平道乐

  早在东汉末年(公元172年),巨鹿郡(今邢台一带)张角以《太平清领书》为经典教义,创立了太平道。张角与其弟张宝、张梁以符水咒说给人治病的方式传播太平道,实行政教合一,广收弟子,为的是推翻汉家王朝,实现太平世界。十余年间,太平道传到了南到长江,北到燕山,西到太行山,东到渤海畔的广大地区,徒众发展到三十多万,张角按军事编制把徒众分为三十六方。小方六七千人,大方万余人。公元184年,张角以谶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举世闻名的武装起义,当时因起义军以黄由裹头,所以历史上又称“黄巾起义”。赵义的策源地和中央寨就在今河北省邢台灵霄山,至今这里还保存着1800多年前起义时的大帅金殿、法台、点将台、练兵场、地道、地牢、石砌寨墙等遗迹。

  太平道乐是太平道活动方案简介中的“法式音乐”又叫“道场音乐”,源于当时张角及其信徒诵经传道的过程中。为了举行这次武装起义,张角利用传道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思想舆论发动,他向徒众宣传地主阶级不劳而食,应当人人平等,只有推翻汉家王朝,天下才能太平,预言社会将要发生大的变动等,他把这些思想、主张和对神的祈禳祷祝一起编成经文,让徒众诵读。在众多道徒咏诵经文过程中便形成了一种咏诵韵律,我们把它称为经乐。经乐曲调一般起伏不大,旋律线条平稳,气氛庄严、肃穆,有导引修持者入静,进入清虚之境的作用,这是太平道乐最初形式。邢台一带的经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的声腔韵调是由这一带的方言语调发音使然。为了使咏诵韵律整齐统一,开始先加入了木鱼、铛子、碰钟等简单的打击乐,使经乐有了轻重缓急的拍节;以后在庆典、祭祀等大型道场,为了壮大大声势,吸引更多的人接受教理教义,又增加了吹管和弹拔等器乐,器乐高低间变化较大、且频繁,有的曲子达两个八度,使音乐内涵更加丰富,音乐表现的情绪变化更为深奥。器乐在醮仪式活动方案简介中演奏,或坐、或立、或于进行间。根据曲牌所表现内容的需要,有的节奏速度张驰相间、凝重中庸、高雅脱俗,有的节奏明快、虚幻轻盈,甚至有的曲牌从头到尾都是用的切分节奏,使人沉浸在一种欢快跳跃的氛围中。1800多年来,这一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由经乐和器乐组成的完整的太平道乐体系。

  邢台一带民间音乐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述,早在公元前16世纪和11世纪的商代,沙丘(今广宗县)这地方就“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为倡优(古代以音乐歌舞娱人的艺人)女子则鼓鸣瑟,踮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可见民间音乐和艺人的普遍。正是这里民间音乐的昌盛,商纣王离开都城几百里到这里建离宫别馆设“酒池肉林”、“大聚乐戏于沙丘”。太平道乐的产生和发展,融合吸收了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地方戏曲和宫廷音乐,因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道教音乐。

  道教是中国古有的宗教,道教音乐是中国古老的音乐。目前,大江南北各著名宫观演奏的道曲一是全真派道乐,一是正一派道乐,唯独在太平道的发源地邢台这一带保留着太平道乐,它在国内外始终以稀有夺人。

  太平道乐依据教义的内容,曲调的有明亮、高亢、激昂,有的深沉、[Page]悲切凄楚,旋律起伏叠宕,幽雅婉转。如曲牌《朝天子》多用于庆曲、朝拜等大型场合,曲调欢快,旋律委婉动听,呈现出热烈欢腾的气氛;《大开门》表达悠远宁静的意境,庄严肃穆,听后有在悠悠白云中飘飘然的感觉;《小风韵》流畅开朗,令人耳目一新;《卷蒹》是在乐曲中徐徐卷起神位前的挂蒹,面对人们对天堂神灵圣仙的膜拜时所吹奏,曲调幽静高雅;反映信徒们祈盼神灵圣仙降世济人、普度众生的愿望和对神仙赐福人间的感激之情时,曲牌《降济》表达得淋淳尽致。

  在设蘸布坛等场合,每逢诵经必配以道乐,因此,演奏太平道乐成为道场活动方案简介的一种科仪形式。建国以来,在邢台农村最能体现太平道乐音韵的是醮场音乐。它囊括了庆典、祝寿、祭祀、庙观等活动方案简介的各种韵律,其用场趋势于民俗化,在庆典、祝寿、祭祀等场合普遍应用,已成为当地民间的一种民俗音乐文化。

  太平道乐曲谱流传下来的都是文字谱,即工尺谱。工尺谱只记写了旋律中的音高关系,没有时值的强弱拍的划分标记,所以只能靠师傅口传心授,故而太平道乐没有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庆幸的是,师祖的曲谱在后人的心目中具有神圣性,不得妄自更改,因此经过无数次口传抄袭,辗转流传,至今仍保留着古老道曲主旋律的遗风流韵。现保留下来的曲牌尚有100多首,如《迎身旗》、《小凤韵》、《救命食》、《小花园》、《慢板》、《万年花》等。

  太平道乐演奏分静乐和动乐两类。静乐在演奏时或坐或立;动乐是边演奏边行进,又称道舞。道舞的音乐效果和舞蹈效果相得益彰,其形式有“剪子股”、“十字梅花”、“三盏灯”、“龙摆尾”、“芝麻开花”等,这些道舞图形均来自儒家的阴阳五行、八方九官、太极等道教信仰。道舞可以单独表演,也可连贯表演,人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

  乐器主要有管、笙、笛、箫、坛鼓、云锣、铛子、铙、钗、磬等。

  乐器多为自制。新的科学技术和乐器材料足以使他们的乐器更新为现代化的,但乐师恪守师祖的传统,坚持用天然的材料,手工制作,这与道人崇尚自然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制作管子用当地老红枣木,手工削圆取段儿,用手拉钻打眼儿,烫孔,绕筒镂刻不间断花纹,用液态锡灌注镂空处,既美观又防止断裂。笙的工艺比较复杂,一般由乐器作坊制作,但簧上的六绿(用五色石在铜盘上研磨的粉沫)要根据高低音的需要自己上,还有点蜂蜡调音,都是凭经验进行,有“吹笙容易,点笙难”之说。笛子和箫的制作,选竹、开孔、调音,也颇讲究。

  乐师都非常精心地保养自己的乐器,并且他们都忠实地承袭着传统有效的方式方法。如管子,用后沥干水份,用杜梨汁湿润的棉布包裹管筒,哨子晾干后半盒保存;笙用后要抽出笙苗,凉干或用绒布轻轻擦去水份,防止簧片生锈,最后装上笙苗用绒布包裹收存;笛用后塞入湿润的笛楦,外用绸布包裹等。有“干笙、湿管、水啦啦笛”的说法,中谓乐器保养要领的概括。

  乐器的制作和保养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演练。“三年管子两年笙,横笛天天起五更”,只是说出徒,要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就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坚持不懈。初学者常到田野、河边、树林里练习,而且大都在夜晚、晨曦,这是单练;合奏还能显出集体演艺水平,合奏的合成需要各种乐器的配合、协调,是要下很大功夫的。

  莲,是国人自古以来一再吟咏的题材,一篇古诗《爱莲说》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把对莲的歌颂推到了极致。道教更是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崇尚莲。从道人的服饰追求也可窥见一斑:“头顶九阳莲花巾,外罩兰黑道袍,内着洁白衬衫,腿缠雪带玉袜,脚蹬莲花云靴”,取意水中莲花冰清玉洁。再如仅道巾(冠)就分为混元巾(未开放的莲花)、莲花巾(形同盛开莲花)、荷叶巾(展开的荷叶)、九阳莲巾(九辨莲花状)等;乐器的形状也追求莲荷;笙,形同含苞待放的莲花,笙斗形同莲蓬;管似藕;塌管似叶茎;铛子为带柄的荷叶,云锣为片片荷叶的莲池等,各种乐器均赋予莲藕寓意。

  中国历代帝王尊奉道教,把道教音乐引为宫廷音乐。据《广宗县志》记载: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得知道乐名曲多出自广宗道人潘师正之手,于是在洛阳亲自召见潘师正,潘师正为了感谢皇恩,把谱写的太平道乐精作《太常新曲》献给高宗,高宗听后大悦,并亲自把《太常新曲》御批更名为《祈仙》、《望仙》、《翘仙》“三仙曲”。现在演奏的太平道乐把“三仙曲”分别称为《朝天子》、《经堂乐》、《玉芙蓉》,多用于朝拜、祝贺、庆典等场合。

  1958年10月,邢台地区的广宗县太平道乐演奏,在邯郸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的称赞,并和演奏人员合影留念;美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员、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主席钟思弟先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张振涛先生称太平道乐是“中国道乐中一支绚丽的鲜花”;1998年邢台太平道乐演奏团参加了新加坡举行的亚洲道教节表演,新加坡首脑及各届人士观后大加赞扬。太平道乐在东南亚地区倍受青睐,影响颇大。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太平道乐以独特的民俗艺术展示出来。越是地域的,就越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正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感谢您来到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这个网页,可直接复制:
原标题:邢台地方旅游有什么特色 http://www.kmscits.cn/wenda/hebei/2892.html
然后转发好友,让大家知道这个河北旅游问答吧!如有发现侵权可以直接联系站长为您删除。

关注9
分享

旅游路线推荐

更多+

旅游攻略

更多+

联系我们

微信

支付宝

广告服务热线:

昆明国旅

地址:昆明市北京路181号昆明国旅

名称:昆明国际旅行社

站长Q:QQ    Email:kunmingguolv@qq.com

©2009-2021  昆明国旅   www.kmscit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