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的渊源可追溯到私立东陆大学的采矿冶金系,1988年6月,为适应形势发展,采选系更名为资源开发工程系,地质系更名为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的渊源可追溯到私立东陆大学的采矿冶金系,1988年6月,为适应形势发展,采选系更名为“资源开发工程系”,地质系更名为“国土资源开发与城乡建设系”,1993年获“矿产地质与勘探”博士点,1997年、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和2000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分别设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地质工程、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概述
12月8日,由当时云南省省主席唐继尧创办,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建校初期仅招收两年制预科,1925年3月开始创办四年制本科。为了适应当时的需要,先设文科和工科,工科下设土木工程和采矿冶金两系。1930年私立东陆大学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1年初将文工两科分别改为文学院和工学院。1931年3月采矿冶金系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课学习内容以地质、测量、采矿、选矿和冶金专业知识为主。1934年9月16日东陆大学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
1952年至1954年,中央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进行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1952年10月重庆大学有色金属专修科并入云南大学矿冶系。1954年8月7日西南高等教育局以高教(54)人字第1612号文通知云南大学:“按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54)厅秘崔字第二一九号通知略称,年暑假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方案,业经政务院批准你区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校,成为以有色金属和采矿为重点的多学科性工学院,定名“昆明工学院”,即希布置实施”。1954年8月28日云南大学工学院师生全部迁入昆明工学院校区,9月1日昆明工学院宣布成立。昆明工学院下设三个系,即采矿系、冶金系、机械系。采矿系下设金属与非金属地质测量及找矿和矿区开采两个四年制本科专业,以及一个两年制专科采矿专修科。冶金系设有有用矿物精选和有色金属冶炼两个专业,1959年5月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从采矿系中分出成立地质系,同时采矿冶炼系新增矿山机电专业。1961年教育部为贯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提出高校实行“四定”,即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根据这一精神,保留了地质普查找矿、地质勘探、采矿、选矿、矿山机电等十几个专业,保留的专业学制改为五年制。1964年4月选矿专业从冶金系分出并入采矿系,成立采选系,下设采矿、选矿、矿山机电三个本科专业。1972年由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在地质系原有两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工程测量专业,1973年开始短期进修班,1978年正式招收工程测量本科专业。1980年矿山机械专业划归机械系。1965年,选矿专业经教育部批准,首次招收研究生,1983年,矿产普查与勘探、采矿、选矿三个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选矿专业获“矿物加工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由云南省教委认定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并批准采矿专业为在建重点学科。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岩石工程”三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硕士点、9个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领域。
1995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将院“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将原“云南工业大学”与原“昆明理工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同时院、系进行了调整,将原“资源开发工程系”与原“国土资源开发与城乡建设系”二个系合并,组建成“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下设四个系(地球科学系、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矿物加工工程系、资源开发工程系),七个本科专业,即资源勘查工程(其中包括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科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1年新增设)、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2000新增设)、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2002年新增设)、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地、采、选学科1998年6月被云南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协调小组、云南省经贸委认定为“云南省矿业开发产学研究开发中心”;地学博物馆共有绝世古生物标本、珍贵的世界岩矿标本一万多件,1998年被认定为中国地质学会和云南科协的“科普教育基地”;学院的“昆明理工大学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首批认定的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目前学院在校生1889人(含2004级),其中本科生1376人、研究生503人(博士研究生99人、工学硕士研究生248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56人、博士后流动站在站6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专任教师89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及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锻炼,涌现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多数是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和重要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已形成国土资源规划与开发,矿产技术经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水工环生(水文、工程、环境、生态旅游)地质、新兴矿物材料和非传统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地质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地震工程地质力学、变形监测分析和环境地质综合治理、空间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大气折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基于GIS的国土资源信息数字化工程理论、土地资源信息数字化、采矿理论及应用、岩石理学和岩体工程稳定性、工程爆破、工矿企业通风除尘与安全技术、矿物化学开采、系统工程与矿业人工智能、选矿设备与工艺、粉碎理论、浮选表面化学及浮选理论、磁电选矿与磁性材料、黄金提取、选矿自动化等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建校以来的各专业共承担各类科研题目1000余项,总经费超过亿元(其中2003年度学院签订的科研经费为1443.3万元人均13.364万元,名列全校各学院第一。),研究项目类型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省级项目200余项,以及承担企业科研项目400余项。在这些项目中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有200余项,国家专利3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40余本,参编各类教材和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超过2000篇;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培养了各层次人才20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百人,本科生近万人,为企业和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学校“十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和方向,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全面贯切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适应于三大目标(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五大支柱产业(烟草、生物资源、旅游、电力和矿业)、四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全方位开发)云南省在“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于中国加入WTO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足内涵发展,重视外延支持,注重规模、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在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思想上,持续稳定发展。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力争把学院办成: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学科特色明显,矿业、测绘和城镇化特色特出,西部大开发和地方经济建设所依托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使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立足西南,辐射全国和东南亚,服务于矿业和城镇化,面向社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专业特色明显,以工为主,建设成具有理工结合、特色突出的重点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 高建国 (偶的毕业导师,德行学识值吾之后辈习之,还是希望有机会跟着学习啊)
党委副书记: 刘殿文
院 长: 文书明
副院长: 李 波
副院长: 方源敏
副院长: 杨 溢
院长助理: 周 平
工会主席: 程善
系部介绍
地球科学系
地球科学系简称“地科系”,是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最长、水平最高、层次最全的教学部门之一。1998年,“地科系”被确定为云南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点,2006年又被确定为“云南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地科系”现有“资源勘查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一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资源经济、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共五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两个二级学科理学硕士点(“构造化学”和“地球化学”),一个“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管理学硕士点,以及一个“地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还有一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地科系”现有在职人员41人,其中10人有正高级职称,13人有副高级职称;19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做过博士后研究;12人是留学归国人员或有留学经历;还有博士生导师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人,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2人,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
在硬件设施方面,“地科系”有16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及科研用房面积达25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及矿物、岩石、化石标本等价值21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台,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4台,主要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还建有地学博物馆(博物馆有17000余件国内外珍贵的岩矿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等,是国内高校中建立较早和拥有全球珍贵岩矿和古生物化石的少数几个博物馆之一)。以此为基础,2007年已成功申报成为云南省“地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和教育部“西部重点成矿区带矿产地质及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
矿物加工工程系
简称“矿加系”,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即“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该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其办学历史可溯源到1925年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矿冶系,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原名为“有用矿物精选”专业, 196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和发展,“矿加系”已经从最初的单一选矿专业发展为综合性的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层次从专科本科、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形成完整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开发选矿新工艺和新设备,大力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是本学科数十年形成的传统和特色。已经形成的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四个,即:新型选矿设备研制开发:开发原理先进、结构新颖、节能高效的碎磨矿设备和选别设备。近年来,已申请和获得了16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权。 选择性磨矿及矿用耐磨材料:选择性磨矿及矿用耐磨材料是本学科很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成果突出。由老一辈专家李启衡教授主编、后由段希祥教授改编的《碎矿与磨矿》教科书,几十年来一直是全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通用教材,目前仍被十几所大学采用。该方向的选择性磨矿理论及应用和科学的装补球方法已获得7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难处理及非常规矿产资源加工技术:针对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贫细杂”的特点,本学科进行了长期艰苦攻关,在难处理氧化铜矿、高磷赤褐铁矿和低品位硫铁矿等非常规矿产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的成果。
资源开发工程系
简称“资开系”,现设有两个本科专业,即“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其中采矿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其办学历史可溯源到1925年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矿冶系,2001年云南省将“采矿工程”学科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三个工学硕士点(即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岩土工程),一个工程硕士点(即岩土工程),另外还有一个“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首批认定的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采矿专业本科主要培养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床现代化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从事矿区的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专业课程是地质学、岩体力学、爆破工程、井巷工程、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业系统工程。
安全专业本科主要培养从事矿山、冶金、化工、机电、建设工程等安全生产方面的检测、设计、评价、研究、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主干专业课程是安全评价、工业通风与防尘、化工安全、工程爆破与安全、地质灾害防治、防火防爆、燥声与振动控制、电气安全、安全信息与数据库、安全心理学。
我系建有七个专业实验室,各试验室又细分成有若干个分室,实验室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设备仪器价值超过百万元,为本系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条件。另外,我系还在省内多家大型企业建有实习或实验基地,使理论教学及科研能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我系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承担重大研究课题和技术开发任务的师资队伍,五十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4千余人,其中本科生3千余人,工学硕士173人,工程硕士37人。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有色金属矿业发展的需求,承接并完成了一大批研发项目,其规模、水平及社会经济效益不断上档次,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2000年至今,全系承担的各类科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达144项,其中纵向项目20项,总经费2230多万元,其中有一批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或国内领先,甚至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共10项,发明专利4项。通过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了260余篇研究论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和统编教材有6部 。
感谢您来到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这个网页,可直接复制: 原标题: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概述 http://www.kmscits.cn/zixun/yunnankunming/21506.html 然后转发好友,让大家知道这个昆明旅游资讯吧!如有发现侵权可以直接联系站长为您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