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欧洲 > 意大利 > 意大利地名

走近冈仁波齐 去看看世界中心的雪山(2)

更新:2017-08-24 06:14意大利地名

导读:在当地藏族百姓口中,对冈仁波齐的解释就显得不那么枯燥了,它直接被人胜化地亲切称呼为“仁波钦”(或“仁波切”),藏语中“仁波钦”或“仁波切

在当地藏族百姓口中,对冈仁波齐的解释就显得不那么枯燥了,它直接被人胜化地亲切称呼为“仁波钦”(或“仁波切”),藏语中“仁波钦”或“仁波切”,乃“上师”之意。这是拟人化的形容,也就是说,冈仁波齐,被百姓直接尊为了大神。

难怪《底斯山湖志》有言:“冈底斯山为群山之王,高不可攀,直耸云霄,山脉雪峰林立,天寒地冻。山上时常可见冰凌晶莹、冰笋、冰蘑菇,冰清玉洁,山洞如同水晶宫,山峰之间多有凌空横架的冰桥。冈底斯山除了巨岩叠嶂、大石垒垒,便是冰雪世界。主峰冈仁波齐像国王的龙床,周围群峰则是他的臣民。东边的万宝山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登临过的山,西有度母山,南有智慧女神峰,北为护法神大山……

拉昂错与冈仁波齐

其实,早在佛教还未进入雪域高原之前,印度佛教很多经文中就有了对冈仁波齐的记载。比如《正法念处经》载:“底斯山形如五股金刚杵,其虚空高度为五百个瑜缮那。”《俱舍论释》则有载:“自本瞻部洲往北越九座黑山,对面便是冈底斯峰,距其五十由旬处有香积山。”可以说,在印度佛教徒心目中,冈仁波齐的地位和印度佛教圣地的灵鹫山、清凉寒林、广严城、舍卫城相仿。

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佛教经莲花生、寂护大师正式传入西藏。其实,远在他们之前的赤德祖赞时期,诞生于印度西部江绕城的佛教大师觉密,就来到过冈仁波齐,广传佛法。他还曾经派人迎请另两位印度有造诣的佛教大师,一起来神山弘传佛法,只是最后未能如愿请来。而到了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入藏时,他特意前往冈仁波齐朝拜,并亲自撰写了“冈底斯山似水晶塔,巍然屹立于东部香萨谱龙”的授记,而那时,可以想见,苯教在神山的势力还有多么强大,莲花生特意来到神山的意图,不言而喻。

到了公元1042年,为佛教在西藏的复,著名佛学大师、噶当派创始人阿底峡应古格王拉德之邀,带领二十多位门徒入藏到古格传教。当他行至神山脚下时,依稀听到山上有敲击檀板之声,阿底峡告诉弟子,那是神山上的尊者们为中午用餐的信号,便对众人说:“罗汉敲午钟了,我们也用膳吧。”他们当时打尖的遗迹,在巴嘎草原上至今犹存。也传说自此以后,凡来冈底斯山朝圣者,如是有福之人,便可听见檀板敲击之声。

到了11世纪中叶,噶举派在后藏地区逐步形成发展之时,著名大师米拉日巴来到了神山,更是传说与苯教的大师那若本琼,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法”大赛。最后,比赛以米拉日巴获得全胜而告终,佛教战胜苯教,取得了在神山的殊胜地位及主导权,而那若本琼代表的苯教,则只能移步于神山东边的本日,意即苯教之山了。

在印度教中,冈仁波齐作为最重要的神山,其主因与湿婆的崇拜有关——印度教中三大神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毁灭之神的湿婆,其栖息之地不在印度,而是在冈底斯,印度人称之为“凯拉斯”。这种认识,应该与发源于神山一带的四大河流有莫大关系,特别是印度最为神圣著名的印度河、恒河,都起源于冈底斯山一带。历史上,玛旁雍错曾是外流湖,分别属于过森格藏布水系和朗钦藏布水系,也就是说,作为印度河、恒河上游的狮泉河和象泉河,曾分别发源于玛旁雍错,后因冈底斯山前洪水和冰水堆积,堵塞了河谷,形成分水垭口,才使其演变为了内陆湖。

这才是印度人不得不使印度教主神湿婆与冈仁波齐、玛旁雍错发生关系的主因吧。当然故事是这样讲的,说“大自在神(也就是后来的湿婆)、梵天和遍入三神搅动无边之汪洋,从而产生了日月星辰和人类居住的地球。再次搅动则产生了种种珠宝和一个毒瓶,因恐其毒毁害世间,遍入将毒瓶吞下,倾刻间昏厥过去。大自在神将毒瓶从遍入体内取出并自己吞下,但其鲠于喉中,痛苦万分。为了消解剧毒引起的痛苦,就选择了凉爽的冈仁波齐作为其栖身之地。”

另外与冈仁波齐有密切联系的,就是印度的耆那教了,据说耆那教二十祖之一的筏驮摩那,被弟子尊称为摩诃毗罗(又译大雄),曾长年在冈仁波齐苦修,这里也是他最后获得解脱的地方。

抛却宗教上的神胜传说,冈仁波齐峰顶终年冰雪覆盖、白云缠绕,潺潺的雪水,从它和玛旁雍错附近,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流淌,从而形成了以天国中的马、狮、象、孔雀四种神物命名的四条河流,分别是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流经西藏自治区五个地市二十三个县,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及地区。从而又被誉为是“万水之源”。

阿里民间称之为阿里嘴涌四河,有颂歌曰:

当却喀巴东流卓薛方,卓薛马术高超从此来;

马甲喀巴南向普兰城,普兰姑娘美貌从此来;

朗钦喀巴西涌古格方,古格富足辉煌从此来;

森格喀巴泻入拉达域,拉达力士勇气从此来。

喀巴,河流之意,与藏布一个意思。

很赞哦! (16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