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欧洲 > 意大利 > 意大利地名
走近冈仁波齐 去看看世界中心的雪山(5)
更新:2017-08-24 06:14【意大利地名】
导读:之后路线开始上坡,并转向北面的哲热普寺。哲热普寺位于拉曲北侧的仲隆山上,直接面对冈仁波齐神山摄人心魄的北壁。仲隆意为“野牦牛出没之地”,
之后路线开始上坡,并转向北面的哲热普寺。哲热普寺位于拉曲北侧的仲隆山上,直接面对冈仁波齐神山摄人心魄的北壁。仲隆意为“野牦牛出没之地”,据传古仓巴大师探寻转山之路,行至此地迷路时,看见一头野牦牛突然出现,大师惊恐中随即领悟到这乃是神灵变化而成。随着野牦牛前行,发现了一个修行洞,洞顶有野牦牛牛角的印记。于是大师在洞里住了下来,并把这个洞命名为“哲热普”,意即是“母牦牛角迹洞”。大师离洞时,用头部在洞顶留下了神奇的帽印,据说后人只要触及其帽印,便可逃脱恶苦。而洞口巨岩上,凹凸不平的印迹也相传是大师的足印。此后,顶钦·顿珠彤美以此洞为中心,建筑了哲热普寺。哲热普寺东边,一块巨石被称为乌鸦宫殿,也是和古仓巴大师有关,说他给地方主神供奉施食时,被怙主化身的乌鸦叼到这块石头上隐没而得名。哲热普寺,一般是选择两天时间转山人的休息过夜之处。另外,哲热普寺不远的希夏邦马宾馆也可以提供条件相对较好的住宿。
从哲热普寺往北,沿峡谷走2-3天是印度河源头之一的噶尔藏布的源头。转山路则向东转向神山左侧,也意味着通向转山路上的最高点——卓玛拉山口的苦旅开始。出发不久,可看到一片草地附近有条道路转向东南,这条捷径通往冈仁波齐峰东面,不过只有转过13圈的人才能走。
从哲热普上爬片刻,可瞥见神山东北边有名的天葬场,也被称为清凉寒林天葬场,是阿里最有名望、最神圣的天葬场。到了这里,转山人的传统是,丢弃一定的衣服或身上的头发、指甲之物,意为孽障化去,人获得了“重生”。天葬台尽头,小道右侧是米拉日巴大师和苯教大法师那若本琼斗法之地,有三块叠垒的巨石。另外还有罪恶检验石、孝敬父母检验石、能洗尽杀戮的溪水等等。
此后,攀上卓玛拉山口,其标志为山口的卓玛石。相传古仓巴大师开辟了转山路线时,在狮面女神山谷中迷路,随后被21只狼引回到正确路线上,这21只狼都是度母的化身,是这座山口救苦救难的保护神。到达山口后,21只狼合为一只,然后变成了卓玛石。这里有大量的经幡可见。卓玛石上刻有度母像,从经幡下穿过,围着神石转一圈,可念诵藏族同胞过山的经文:“其其索索,啦珈啰”。“其其索索”是祈祷能获得权力与幸福,“啦珈啰”意为“神的胜利”。从山口位置可见托吉错,据说正是因为康区妇女的孩子不慎落入了湖中,因此被神灵下令时常处于冰封状态。过了山口东部往左看,可见三座显眼的孤峰,被竹巴噶举高僧们称为大菩提塔、怙主宫殿和夜叉满贤宫。
下卓玛拉山口,转山道折向神山东面,下完山就到达了门曲河谷的草滩,有临时帐篷和茶馆,能买饮料和方便面。再往前又会出现一道巨岩,上面留有八九道米拉日巴尊者的脚印。继续前行,在一块大石头上,有路线上的第三个不动地钉,也就是相传佛祖和弟子的脚印。另外右侧的一个山谷,也是一条转山密道的入口和出口,传说此条密道也是需要功德无量者才能安全通过。而河东的两座山峦,是多闻天宫和吉祥宝塔,还有一座平缓的黄色山丘,则是药师佛的宫殿。
再走大约十公里,就到了神山正东面的尊最普寺。寺庙名字源自大经堂后的“幻术洞”,也就是米拉日巴和那若本琼斗法的修屋处。故事依然体现了佛教对本教的优越胜,说是两个人斗法路上,遇到下雨,于是提议盖屋避雨,看谁盖得快。那若本琼使用法术,将山岩化为片石,很快砌起了石屋的墙体,这里米拉日巴则暗地用功,将片石重新化为山岩。那若本琼无法,只得重新盖屋,而米拉日巴则顷刻间运用法力将一块大石放于屋顶,将石屋盖好。进去避雨时,又觉得石屋不够高,于是用头顶了屋顶大石,石屋就升高了,又觉得石屋太高了,又跳到屋顶踩了踩,石屋又变矮了一些,至今屋顶的石头上还留有相关印迹。斗法至此,那若本琼完败,不想输的他,于是提出了看谁最快上到神山之巅的最后比试。
走出尊最普寺,回塔钦的道路相对平缓。在小河快要流出峡谷进入巴噶平原的地方,河岸的山岩变得很陡。可以看到穿越河面的经幡,远方蓝色的湖面是拉昂错。然后路线折向西边,又回到了巴嘎草原,纳木那尼峰又开始出现在远方。现在,沿着土路很轻松地走上一小时就能回到塔钦了,而神山周围四大寺庙之一的江扎寺,则地处神秘的内转山道,传说中只有先外转十三圈后,才能取得内转神山的资格。
很赞哦!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