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欧洲 > 意大利 > 意大利地名

走近冈仁波齐 去看看世界中心的雪山(4)

更新:2017-08-24 06:14意大利地名

导读:在西藏,马年转冈仁波齐神山,羊年转 纳木错 圣湖,猴年转扎日神山,是流传了800年的传统。马年转冈仁波齐,是整个藏区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转

在西藏,马年转冈仁波齐神山,羊年转纳木错圣湖,猴年转扎日神山,是流传了800年的传统。马年转冈仁波齐,是整个藏区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转山活动。

转山是一场关于精神、体力、意志与耐力的考验,关于转山路线的攻略,已经有多种版本,以下仅就转山路上的宗教遗迹做一些专门介绍。

转山路上的印度香客

转山的起始点塔钦,是普兰县巴嘎乡政府的所在地。在这里,除了需要提防街上那些散落的野狗,最重要的就是在此可以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转山之行做好补给,比如租马、牦牛,或者聘请向导和背夫。其实,现今的转山之路上,各种食物供应均一应俱全,大可以轻装上阵。

在塔钦小镇的西侧开始,转山路向西穿过巴嘎草原,然后攀爬上一段东西走向的山脊,遥望冈仁波齐的视线在此被阻挡。不过,转身往东南方向可看到纳木那尼峰。再南还有阿比峰和其他尼泊尔山峰,西南方向则是印度的卡美拉峰。四公里左右后,来到可见西南拉曲河谷的一个布满玛尼石的山脊,这里则是古仓巴大师当时开创转山路线时打尖的地方。据说他在这里寻找灶石时,发现石头上遍布神像和箴言,于是磕头拜谢,故称“恰蔡冈”,意为“磕头的小山头”,这里可看到冈仁波齐的南面,也可以看到幽深碧绿的拉昂错,这也是转山路上的第一个朝拜点。

进入拉曲河谷,平地上有一片巨大的经幡以及高高的经幡柱,那就是大金的经幡和旗杆。每年藏历4月15日,萨嘎达瓦节最殊胜的一天,当地以及藏地各处都有百姓来到这里,一并立起这根旗杆,并在周围挂上密密麻麻的经幡。其传统来源于击败了拉达克人的景点英雄甘丹才旺,但树旗杆过程是从十四日开始的,先将旧的旗杆放倒,然后将新的旗杆半竖,约45度,朝向曲古寺。四月十五日早晨,在江扎寺活佛的带领下转经祈福,并将旗杆竖到约60度,可以看到神山的位置,再等到正午,将经幡柱竖直,然后开始新一年的转山活动。

如果实在走不动或者不愿走那五十多公里的转山路,可以沿着这里的经幡转十三圈,就等于转冈仁波齐一圈。而如果是在马年,绕了这里十三圈,就等于绕了冈仁波齐一圈,也就等于绕了冈仁波齐十三圈。数字听起来很绕口,但颇有实际意义。

经幡柱西边是两腿佛塔,其象征胜在于能从佛塔拱门下穿过的人可以得到神山的保佑,而有罪的人,则无法通过——那你更需要好好转山了。从佛塔向东爬过一段小坡,是84位大成就者的天葬台,巨大的红色岩石平台上,有许多衣服、鞋子、头发和玛尼堆。这里还有转山路上3处佛脚印之中的一处,是由佛祖带着500弟子飞临时留下的,不过不经人指点,恐难找到。佛印,也即神山的不动地钉,将神山稳固于此。

从大金继续往西,进入拉曲河谷,不久可以到达曲古寺。这座寺庙因主供佛像“曲古”而得名,汉语意思为“天然生成修行所成之究竟果位法身”。曲古寺原名聂波日宗寺,由大成就者聂波最早修建。如果看过《拉达克王统记》,或熟知古格灭亡史,这个故事听起来则会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要知道,古格末代国王扎西扎巴德时,由于亲近格鲁派,与竹巴噶举交恶,在拉达克举兵进攻古格之前,正是曲古寺的僧人,率先进入古格境内,进行烧杀抢夺。因此,很难说曲古佛像,是不是来源于古格的托林或者其他寺庙。

曲古寺的位置,可以看到神山西壁。寺下方有莲花生大师到冈仁波齐时的修行洞。离开曲古寺后,沿拉曲继续前行,这时东侧的岩壁挡住了视线,看不到神山。再走一会儿,经过长寿三峰,由南往北依次代表着白度母、无量寿佛和尊胜佛母。另外还有一块马鞍形状的石头,相传是格萨尔王的马鞍石,而就在这块石头的西面,也恰好有一座马鞍形的山峰,都是格萨尔王的马鞍石。小的石头则是山峰的投影,其象征意义为,怀孕的妇女爬到马鞍石上,在鞍部骑一下,从右边下来能生女孩,从左边下来能生男孩。继续往前再行进,则是一块马头明王的天然石像。石像旁边,是相传佛祖及500弟子留下的第二处佛印的地方,也是第二颗不动地钉所在之处。

很赞哦! (16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