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山东 > 东营 > 河口区 > 河口区地名

发现佛山丨三水县曾别称“高安”?

更新:2017-08-20 19:03河口区地名

导读: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境西北部,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与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 历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境西北部,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与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

历史上,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日前,有学者考究发现三水历史上,有近百年时间别称为“高安”。他的这一发现,为研究三水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话题。

三水知县以“高安”代称三水

邓旺林是广东梅州大埔县人,退休前在韶关技师学院任教。2013年,他因村里编辑村志,要写到大埔三河梓里清代举人范引颐,他在研究范引颐的过程中发现,三水或有“高安”这一别称。

为了弄清这一事实,邓旺林查阅了古今三水县志、道光朝《广东通志》、光绪朝《广州府志》以及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于1998年编成的《广东省志·地名志》等,均未见三水县曾称为“高安”,亦未见三水有“高安”这一小地名。为此,他特地请教了三水县的一些专家学者,他们也说未见关于三水称为“高安”的史料。

然而矛盾的是,以高安为三水县别称的诗文确是存在的。

如范引颐,他在道光元年赴任广东三水司训,然而其诗文中均只称是在高安任职。“三水”二字,仅见于“送徐牧庵卸篆三水将调江南”这一诗题中。

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三甲进士任荃,他于道光十六年至十九年署三水知县。他的个人诗集《鸿爪集》中,有“在三水作”和“三十六江楼作”的诗文。他“在三水作”的诗中,以题为“高安留别”的四首五律中,内有的“三年承乏邑”,意指其在三水署职三年。而“江流三十六,上有读书台”则是说三水当时的名楼——三十六江楼或在其旁边的行台书院。

此外,在任荃《鸿爪集·自序》的最后,任荃写道:“道光二十五年仲春之月,慈溪任荃自记于高安三十六江楼。”这就更足以证明三水有过“高安”这一别称了。

除了任荃,还有一位三水知县为三水有过“高安”别称提供了佐证,他就是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三甲进士许南英。

许南英曾先后在广东和福建二省任职。据许南英的《自定年谱》记载,其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委署三水县”,次年“赴三水县任”。宣统三年“特授电白县,卸三水县事”。

在他的诗集《窥园留草》中,有他在宣统三年(1911年)所作的七绝《题画梅,赠张悔盦同年》:“二载高安去去休,广州无奈又高州。也思归去空山里,耐冷看花不自由。”诗文第二句后有其所作自注:“时奉调电白任”。说明他赋诗的时间,正是收到朝廷调令前往高州府电白之时。以这一时间推断,诗中的“二载高安去去休”则正好对应了他从任三水县事的两年,从“广州无奈又高州”来看,他说提到的“高安”应是隶属广州。由此可见,诗中的“高安”无疑指的就是三水县了。

是“高安”还是“高要”?

通过上述考究,邓旺林确认了“高安”曾被人作为三水县的别称,然而,当他进一步希望挖掘三水何以称为“高安”,所谓的“高安”具体是在哪里时,新的谜题出现了。

在高州洗夫人庙的一张地图上就写三水原名“高安”。在“高安”之后加括弧注明即三水。在地图右下角的《与现地名的对照表》中,也将“高安”作为“三水”的原名。在该表还“附注”:“根据《隋书》《谯国夫人传》等记”。

据了解,谯国夫人即岭南著名的巾帼英雄冼夫人。在其传记中,记南北朝陈代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时,曾召冼夫人的儿子冯仆(时任阳春郡守)“至高安,诱与为乱”。

邓旺林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之《二十五史》(下简称“今本”)的《隋书》第八十卷(列传第四十五)之《谯国夫人传》,其中确有关于欧阳纥召冯仆“至高安,诱与为乱”的记述。

很赞哦! (6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