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陕西 > 榆林 > 佳县 > 佳县地名

佳县 东方红升起的地方

更新:2017-05-24 12:28佳县地名

导读:那年盛夏在白云山上小住,溽热难耐之时推窗望月,微风过处,山上庙宇檐角的铃铛叮叮当当此起彼伏、忽远忽近,仿佛遥远国度里飘渺的天籁。也许是那一夜的印象过于深刻,对于

那年盛夏在白云山上小住,溽热难耐之时推窗望月,微风过处,山上庙宇檐角的铃铛叮叮当当此起彼伏、忽远忽近,仿佛遥远国度里飘渺的天籁。也许是那一夜的印象过于深刻,对于佳县这座屹立于黄河岸边的古城我始终怀抱着某种特殊的情感。先后来过几次,虽然每次都是因为工作原因走马观花囫囵游走,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然而,感受最深的还是这座古城与“红色”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十一月,为了寻找红色足迹,我再次踏上了佳县之旅。

白云山全景

东方红》与李有源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论起中国红歌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东方红》应该算得上极为有力的竞争者。这首简单明快却感情充沛的歌曲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唱了几十年,至今不衰。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最初是从佳县唱响的。它的作者是佳县一位普通农民,名叫李有源。

李有源的家乡佳芦镇张家庄就在佳县城北的公路边上。经人指引,我们来到了李有源故居,只见一面很大的院墙将一座小院围起来,正面四孔窑洞,左手两孔小窑洞,整个故居显得大方庄重,是原汁原味的陕北建筑布局。

走进李有源住过的窑洞,陈设简单,就是最朴实的陕北民居家当。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旁边紧挨着是一幅李有源的照片,一把破损的三弦靠墙立在那里,土炕上放着一个小方桌,一个看起来似乎很有年代的油灯架放在方桌上。李有源之孙李锦鹏告诉我们,这就是爷爷李有源用过的桌子,《东方红》正是在这上面写出来的。

李锦鹏说,爷爷一家人口多,加之祖父过世早,家境十分贫寒。少年时爷爷依靠从教室外旁听积累知识,成了村里识字最多的人。此外,爷爷还酷爱画画、拉板胡、弹三弦,尤其爱好秧歌,是当地编秧歌的能手。

《东方红》的创作是在1942年。起因是春节时,邻村屈家庄秧歌队的伞头屈士才在县城闹红火时,唱了一首秧歌,其中两句是“毛主席好比一盏灯,照得全家明又明。”李有源听后感觉耳目一新,可他又想到这个比喻虽好,但一盏灯只能照亮一个窑洞、一户人家,把毛主席比作一盏灯还不能反映毛主席的伟大。

这年初冬的一天早晨,李有源到县城办事,抬头看到红太阳从远处的山顶慢慢升起,又红又大,浑身被晒得暖暖的,就自言自语地念叨:“把毛主席比作红太阳就好了”。当晚,他就写出一首以陕北民歌《骑白马》为曲调的《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此后他又多次修改,最终形成唱遍大江南北的《东方红》。

离开李有源故居的时候我们在想,一个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农民歌手,为什么能够写出这首响彻云霄并传唱至今的《东方红》呢?归根结底,大抵是怀揣着一种对于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以及作为普通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信念吧。

中共中央旧址—神泉堡全景(宝林摄)

党中央在神泉堡的57天

在李有源写出《东方红》5年之后的1947年,毛主席因为转战陕北率领党中央抵达佳县,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00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一个叫做神泉堡的小山村为人们所熟知,并最终被载入了中国红色革命的历史史册。

神泉堡村位于佳县县城七公里处,因村南山崖上两股日夜长流的泉水而得名,神泉堡村群山环抱,俗称“五山六沟不漏风”,是一个居住有70多户人家的大村子。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领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来到神泉堡,住进了村子里大地主高继荣的宅院,直到11月14日离开,中共中央机关在这里度过了57天。

高家宅院处在神泉堡村中部一个半山腰的山湾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神泉堡革命纪念馆。走进神泉堡革命纪念馆,我们的第一感觉便是——“高宅大户”。这是一个坐北向南的明五暗二六厢房的三合院,分上、中、下三院。老乡们介绍说:这个宅院左有山傍,右有山臂,上有山盖,下有山座,是一块风水宝地。从这个宅院还走出一位当代名人——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

在纪念馆中的上院,迎面便是五孔坚固、宽敞的石窑。右起第一孔是任弼时的住室,第二孔为毛主席的办公室兼住室,第三孔是周恩来副主席的住室。中央办公厅各科室则分别设在中、下院15孔窑洞里。正是在这里,毛主席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等重要文件。此外,在神泉堡,毛主席、党中央批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都从这里通过文件、电报、广播,发向全国各解放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公布给了全国人民。

很赞哦!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