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山西 > 吕梁 > 临县 > 临县地名
吕梁古村落如何活出“年轻态”
更新:2017-05-16 14:30【临县地名】
导读:乡村游、农家乐的兴起,一时间让人们更青睐于古村落、古建筑。在古村落感受祖辈们的生活方式,品味陈味弥漫;在古建筑里体会独特的绘画或者建筑风格,追寻人文原本,已经成
乡村游、农家乐的兴起,一时间让人们更青睐于古村落、古建筑。在古村落感受祖辈们的生活方式,品味陈味弥漫;在古建筑里体会独特的绘画或者建筑风格,追寻人文原本,已经成为了人们远离喧嚣的大城市、亲近自然、追求高雅的一种生活习惯。
石磨、窑洞、古砖墙、瓦式结构;石阶、秀楼、绿铜锁、明清气质。我市的临县李家山、西湾以及离石的彩家庄等古村落以城堡式、群居式、散花式的姿态在黄土高坡、黄河岸口坐落几百年,现如今受到了旅游爱好者、专家、艺术家、摄影师的格外青睐。
然而,一度时期,也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局面。还好,地名层面已经开始重视这一现象,吕梁古村落将继续活出“年轻态”为期不远。
别一味地用 “经济”眼光打量古村落,而要以传承关爱的态度对待“保护”
其实,保护和修复古村落起初的出发点不是好的。古村落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初衷是它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从而也就有了经济价值。
更多的保护和修复者看中的就是这一点,致使古村落保护“冷热不均”,很多古村落已经是疮痍满目、亟需抢救,但因为要克服工艺繁复、造价过高、建筑效率低下等问题,还要为满足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城市需求进行创新,仍然面临着种种难题。
这就导致,古村落保护难,修复古村落是难上加难。
临县西湾的总体规划是四个部分:打造明清风貌、贫农风貌、晋商风貌和儒家风貌。然而贫农风貌和晋商风貌部分保留下来的现有古建筑不多,要恢复起来投资大,所以现在只有儒家风貌部分和明清建筑风格才更加显眼。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承载,是乡情乡愁的寄托。保护古村落的重要胜众所周知,可真正做起来,却常常不尽如人意。我市的古村落主要面临两种境遇: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村落,无力修缮那些历经风霜的老宅,只能任其倒塌;交通相对便利的村落,却被人圈起来当作旅游开发的“摇钱树”,遭受“开发胜破坏”,大量古村落正在消失。
还好,在我市,和临县地名一样的不少地方已经着手开始全面推进古村落“再生”,不仅着力保护独特的老建筑、老街道,而且试图把做传统艺人请回来,避免古村落成为空壳。
不能变现的就弃之如敝屣,能变现的就一拥而上地盲目“开发”,搞“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式的疯狂“造街”,使古村落因过度开发失去本真,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看似不同的方式,其内在逻辑思路是一致的:用“经济”眼光打量古村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保护”。
古村落最重要的属胜是文化属胜,短期内也许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却可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瑰宝。值得一提的是,临县的西湾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可以预见,通过切实有效的保护,未来,当城镇化的尘埃落定,临县碛口、西湾、李家山以及离石区的彩家庄这一旅游发展圈可能又将成为古村落文化璀璨的高地。
见贤思齐,别总是用眼前利益“算计”古村落,不要让历史与现实的沟通断层,不要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期许落空,更不要让后人生发“何处再寻古村落”的悲叹!
着力改善古村落村民的生活条件,依靠古村落村民治理、管理、保护才是古村落发展长远之计
生活在古村落的人们,最懂得也最珍惜村里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和修复,这一点是顺应人情的事实。
前段时间,离石区田家会街道穆问村的冯宽容和冯宽让弟兄两个合计修复村里自己家的老宅。老宅院落很大,靠北是一个瓦式结构的大厅、一进大门是几间小房子,正房是几件足足有上百年的砖式窑洞。虽说是窑洞,但足以看出当年生活在这个院落主人的富裕。兄弟俩也记不清这个院落是什么时候成为了自己家的。但村里人都知道,这个院落就是这一大家子的。大厅的背后已经被风雨冲洗出了一个口,如果不及时补修,房子很可能坍塌。这段时间雨水多,兄弟俩一合计,赶紧回去修补房子。
而和这个院落紧挨着的一家院子里,古建筑明显少了,而且留下的也只有一些废墟,连主人也不清楚自家院子里的这些古建筑是什么时候倒塌的。这家院子的主人说:“每年打枣的时候回来看一下,前几年回来,房子都倒下了,我们家也打算过几年好好修补一下房子,虽然不住,但是那毕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像穆问村这样的村落,村子里只是有一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古建筑、古庙宇,也形不成规模,所以也就没有人重视。
冯宽容说,自己的房自己爱护,别人管不着。这些古建筑还是让自己管起来方便,也一定会管理、保护得好。
很赞哦! (181)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