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浙江 > 舟山 > 岱山县 > 岱山县地名

“岱山”由来考

更新:2017-08-14 08:13岱山县地名

导读: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叫岱山,我们所处的这个海岛叫岱山岛。那么“岱山”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有什么意义呢? 岱山并不是一开始就叫“岱山”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沿革过程,

  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叫岱山,我们所处的这个海岛叫岱山岛。那么“岱山”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有什么意义呢?

  岱山并不是一开始就叫“岱山”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沿革过程,这过程跨越了几千年。张坚先生在其《岱山史话》中作了这样的梳理:

  “夏商代,舟山群岛‘总隶’于扬州‘专辖’于越,分治于越东南境。

  《吴越春秋》记载,少康封庶子于越,号曰‘无余’。到周代,舟山群岛‘分治’于句章地。”

  据《越绝书》记载,今岱山界域,在春秋时为越国之东境,称作“甬东”。到秦代,归为会稽郡鄮县东境地,“秦代直 至隋以前,舟山群岛隶于会稽郡鄮县东境。”(张坚《岱山史话》)到隋代,并入句章县。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朝帝国,唐代在疆域的拓展和管理上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魄力,这也体现在与岱山有关的管治上。武德四年(621),改会稽郡,置越州总管府,以句章、鄞、鄮地置鄞州隶越,不设县(《唐书地理志》)。岱山当“隶越”。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长江水患,舟山接纳了大量移民,当时的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升鄮县为明州,并得到批准。从此,宁波—舟山之区域被称为明州,下设鄮县、奉化慈溪、翁山四县(《旧唐书地理志》)。岱山不“隶越”,当属翁山(今舟山)。“岱山、衢山诸岛为蓬莱乡,隶翁山县(今舟山市)。”(《岱山县志》)至大历六年(771年)省翁山县(《新唐书地理志》)。

  到五代,岱山曾属鄞州(鄞县)。后历经302年,到宋代熙宁六年(1073),朝廷才又在舟山群岛置县:“割鄞县边海三乡立昌国县。”岱山当属昌国,“辖蓬莱乡,置乡尉”(《岱山县志》)。“元丰元年(1078),蓬莱乡设1里、3村,下分5都,辖岱山、衢山、嵊泗列岛。”(《岱山县志》)建炎元年(1127),宋室南渡。“建炎四年(1130),设岱山巡检寨,士军120人。”那一时期,岱山借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逐渐繁盛起来。

  明洪武二十年(1387),朝廷以倭寇侵扰为由,实行“清野之策而墟其地”,遣居民于大陆,次年,蓬莱乡废。二十六年(1393),设岱山巡检司,于剪刀头驻弓兵100名,以防倭寇。经三百多年,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蓬莱乡展复,隶定海县。宣统二年(1910),岱山称镇,长涂、兰秀山、衢山首次命乡。1949年8月,国民政府“建滃洲县,辖岱山、衢山、秀山、长涂、大鱼山及黄龙、洋山、东极、长白等岛屿,县治高亭”(《岱山县志》)。

  1950年5月,解放军进驻岱山,滃洲县废,复归定海县。8月,岱山区析为岱山、衢山两区。“1953年4月建岱山县,县治东沙镇,1956年1月迁高亭”(《岱山县志》)。

  可见,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后,岱山历属翁山县、昌国县、昌国州、定海直隶厅、定海县,直至1953年建岱山县至今。将岱山作为一个独立行政建制进行管治的,始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而那个最早的建制称谓,就叫“蓬莱乡”。

  2

  现今,我们介绍岱山,总有那么一句:“岱山自古以来被称作‘蓬莱’。”那么,这种叫法为虚名,还是史有所据?

  岱山有一本书,叫《岱山镇志·总志》,编纂于1918年。在这本书中,作者汤濬这样写道:“岱山本以乡名,自唐以来,即称为蓬莱乡。……其所谓蓬莱者,本无实地可指,故后世以海外之地称为蓬莱乡,亦学士文人藉以点缀风景。然则岱山虽未必即为蓬莱,而蓬莱固未必不在岱山耳。”

  光绪戊申三月,即公元1908年农历三月,在衢山岛上的紫金山这个地方出土了一块石碑,石碑上有这样的文字:“夫人广平程氏,笄年媲於吴郡顾氏。母仪肃肃,班氏可俦……以开成三年九月二十八日而终乎私第,春秋三十八……以其年月二十五日窆於明州鄮县蓬莱乡胊山……”这块碑后被称作《大唐古程夫人墓志铭并序》(张坚《岱山史话》)。

  从这块碑即可印证,唐开成三年即公元838年时,岱山已有“蓬莱乡”之称谓。

  “蓬莱”一词出自于司马迁《史记》所载之徐福事迹,为徐福寻访的东海神山——蓬莱、瀛洲、方丈之一。出生于东沙的张坚先生认为,方志中最早记载徐福求仙涉足岱山岛的是南宋《四明图经·昌国县》一书:“蓬莱山,在县东北四百五十里,四面大洋,耆旧相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入海求神仙灵药,尝至此。”自下的元代大德《昌国州图志》,清代自康熙《定海县志》到光绪《定海厅志》的历朝县厅志,均有类似的记载。《方舆胜览》中也说:“蓬莱山在昌国州,徐福求仙之所。”

  可见,岱山之称“蓬莱”,实是史有所出,史之承袭。

  那么,“岱山”是什么时候叫起来的?现存的资料匮乏,使得这一问题难以探得源头。《岱山县志》称:

  “(宋)端拱二年(989),置岱山盐场(管理机构)。

  是年,建岱山庙,后改镇英庙,又名英感庙,以祀隋朝征流求将军陈棱。”

  这说明宋代时已有“岱山”之名。

很赞哦!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