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江苏 > 南京 > 玄武区 > 中山陵 > 中山陵地名
《巍巍中山陵导游词》 fanwen.wenku1.com(9)
更新:2017-09-06 00:48【中山陵地名】
导读:1.导入,出示相关图片,展示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大字。①请学生解释意思,说明出处。②教者归纳:“天下为公”源于《礼记? 大同 》,是孙
1.导入,出示相关图片,展示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大字。①请学生解释意思,说明出处。②教者归纳:“天下为公”源于《礼记?大同》,是孙中山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他为此奋斗了一生。这也是人民爱戴孙中山先生的原因。③解说课题“巍巍”的含义。
2.学生默读课文,同桌合作探究,小结应积累的知识,制作资料卡片。
3.请几对同桌示范探究过程,检查知识积累,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就下列话题展开讨论:①哪10个朝代、政权先后在南京建都?②“先驱”的含义。③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入选的原因有哪些?④文章按怎样的顺序说明中山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⑤设计者怎样体现陵园的庄严肃穆和孙中山先生精神的不朽?
4.知识积累小结,投影显示:卡片一:南京是10朝古都,先后有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卡片二:中山陵兴建于钟山风景区,于1926年1月动工,1931年10月竣工。是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为革命领导人兴建的一座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卡片三: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吕彦直,中山陵的钟形图案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卡片四:工笔画——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绘;泼墨画——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写意画——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卡片五: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驱,他领导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于1925年3月病逝于北京,1929年6月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中山陵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钟山风景区
的一部分。这篇设计把读写说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简介孙中山和中山陵。
2.学生阅读课文,理清下列问题:①中山陵的主体特征和组成部分。②文章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说明?③找出文中生动说明的段落并诵读。
3.组织讨论:把本文提供的材料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游览区简介,应怎样取舍?(要突出钟山风景区的景色优美;突出介绍中山陵的规模和建筑特点;略写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中山陵的兴建过程;补写去中山陵的交通路线和周边景点等。)
4.学生写作后进行交流、点评。
5.口语训练:假若你是一名导游,正带领一批游客乘车行驶在从中山门开始的宽阔的陵园大道上,你现在开始向游客介绍中山陵??(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按游览顺序,把握每一景点的要点,模拟导游。)
【资料整合平台】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1866.11.12)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三月十二日逝世于北京。幼名帝象;稍长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名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因名孙中山。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兴起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剧变时代,孙中山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振兴中华,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建立了丰功伟绩,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吕彦直 中国近代建筑师。字仲直。生于天津,九岁随姊侨居法国巴黎。回国后在北京读书,191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进美国康奈尔大学,攻建筑学。毕业后回国工作,曾参加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京燕京大学校舍的设计,首次提出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他在中山陵设计竞赛中获第一名,后又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设计竞赛中获第一名,享有盛名。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中国近代建筑中的杰作。 中山陵 位于南京东郊钟山第二峰茅山南麓,平面布局呈铎形,含有“木铎警世”之意。陵墓建筑以古代传统形式为主。陵坐北朝南,依山建造,从牌坊前的平台至墓室,水平距离约700米,上下高差70余米。建造面积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依次有牌坊、墓道、陵门、牌亭、祭堂、墓室等,还有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集资兴建的建筑分布在陵墓四周,如音乐台、行健亭、革命历史图书馆、光华亭、仰止亭、藏经楼等。陵墓前面为广场,与陵园大道相接。广场南面设八角形三层石台,上置紫铜宝鼎一尊。广场北面为石阶和两层平台。正中是一座三间三楼式花岗石牌坊,顶盖蓝色琉璃瓦,正中石匾上刻孙中山手书“博爱”两字。墓道长约435米,宽约39米,分成3道,道旁植松柏和银杏。陵门通面阔约24米,高16米,花岗石砌造,重檐九脊上盖蓝色琉璃瓦。下部3个拱形门洞,正面石额上镌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4字。碑亭面阔约12米,高约17米,重檐歇山琉璃瓦顶。亭中立墓碑,高约8.1米,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碑亭至祭堂的正道,全部用苏州金山石砌成,共有石阶290级,分8段,每段设一平台,最上3段两旁建石栏。石阶两侧植草坪和树木。祭堂前面两侧立石华表一对。祭堂通面阔约27米,通进深约22.2米,高约25.8米,重檐九脊蓝色琉璃瓦顶,檐下有石制斗拱和铜质椽子,正面上下檐之间,嵌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4字直额。堂前有廊庑,正面3个石拱门,安装镂空紫铜扇门,门楣上分刻“民族”“民权”“民生”篆字。堂内大理石铺地,前后排列着青岛花岗石柱12根,顶部为“覆斗”形天花。四壁下部嵌黑色大理石,东西两边分刻孙中山遗著《建国大纲》全文。堂正中为孙中山石雕坐像,高约4.6米,像座四周刻有反映孙中山革命历程的浮雕6块。墓室位于祭堂之后,呈半球形,直径16.2米,高约9.9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用香港大理石铺砌。内部券顶饰“马赛克”,四壁镶米色人造大理石。正中为圆形大理石
很赞哦!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