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四川 > 乐山 > 峨眉山 > 报国寺 > 报国寺地名
李白五言绝句赏析 国学网(12)
更新:2017-06-11 01:07【报国寺地名】
导读:《秋浦十七首》之第四首:“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一入秋浦,李白的两鬓一夜之间全变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是
《秋浦十七首》之第四首:“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一入秋浦,李白的两鬓一夜之间全变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是这里的猿声催促的。猿啼之声悲切,所以在古诗文中,猿声是激发人愁思的。在秋浦猿声阵阵,所以无论是长丝还是短丝全都变白了。这是李白内心抑郁的反应。李白满怀报国之志,一身才华洋溢,可是得不到应有的重用,离长安已经十年了,长安如在梦中,前程已经渺茫,所以自然会有不平之感慨,有不平而愁苦抑郁,怎能不满头白发呢?尽管李白很浪漫,但是失去为国尽职的机会其心境仍然不能释然。
第六首:“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李白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离开长安的。离开长安后,他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大概在天宝十二年前后李白来到秋浦,所以到秋浦时他就是一个悲愁之人。到秋浦后,他只能是强打精神看秋浦的花月。他觉得秋浦这个地方地形就像浙江绍兴的剡溪那样,秋浦这地方的风景却像长沙。
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离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然而人们并不觉得离谱。因为白发确实可以不断地增长。尤其使人们觉得自然的是这白发只是离愁的化身,离愁有多长那是谁都无法丈量的,所以说用“三千丈”来形容就很自然。这是一种艺术。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安徽宣城。众鸟全都已经高飞远去了,本来这天空还飘着一片白云,现在这白云也已经孤独地离去了。在这茫茫的天宇下,就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这敬亭山,所以他对敬亭山很珍惜,他对着敬亭山看,敬亭山也对着他看,相看两不厌,就表明诗人的心已经与着大自然融合为一体了。李白此时的心境乃是处于神仙的境界。他好像没有一点悲愁之感,其实乃是悲愁到了极点的一种自我解脱。
《忆东山两首》之第一首:“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里的东山在浙江上虞县的西南,山上有蔷薇洞。东晋的谢安曾经隐居于此,并建有白云堂和明月堂。谢安从东山出发建功立业,李白应诏从东山出发去长安,能够建功立业吗?李白来到长安已经数年了,然而功业未成,他自然会想起这个笼罩着祥云的地方。蔷薇已经开了几度了,白云依旧自聚自散,明月将照耀谁家呢?这是李白的一种期盼。李白一向敬慕谢安,他极希望自己能像谢安一样,可是命运总是跟他作对,他始终未能如愿。
第二首:“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李白很羡慕谢安。谢安当年常带着心爱的女人(妓)到东山,所以李白也要像谢安那样带着心爱的女人到东山去,并且长啸着离开人群,离开俗世。他要报告谢安,他就打算隐居在白云堂了。可以想见,带着美女,隐居白云堂,朝看红日升,暮看明月生,是何等的悠闲自得。然而,面对东流去的曹娥江水,诗人能够和美女相看两不厌吗?
《流夜郎题葵叶》:“慙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他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尽管后来他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真是可叹可悲。
《题情深树寄象公》:“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情深树”一般是指两颗连理的高大古树。古时的庭院中常有,有母子情深树,或兄弟情深树。这里所写的情深树看来并不在庭院里,而是在山上,有猿猴出没的地方。情深树上有猿在啼,猿为何而啼?是由于母子失散?还是因为兄弟失散?猿啼之泪居然是山下的酒樽满起来。听到这猿啼,促景生情,诗人的内心也在悲切。其实这是诗人见树而伤情,以猿喻己。诗人到了山上,白云也因为动情而飞翻。在这里,树、猿、云、酒、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景,这幅图景是悲伤的,人有灵胜,云、树、猿也有灵胜,天人融为一体。
很赞哦! (65)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北京古玩市场之报国寺文化市场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