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地名问答 > 中国 > 河南 > 三门峡 > 卢氏县 > 卢氏县地名

六祖坛经(3)

更新:2017-07-02 03:39卢氏县地名

导读:惠昕对《六祖坛经》的整理刊行做了很多工作。这部典籍此后得以广为流传,惠昕确实功不可没。在惠昕本刊行后约90年,又出现了“契嵩本”《六祖坛经

惠昕对《六祖坛经》的整理刊行做了很多工作。这部典籍此后得以广为流传,惠昕确实功不可没。在惠昕本刊行后约90年,又出现了“契嵩本”《六祖坛经》。

宋工部侍郎朗简为其作序说:“然六祖之说,余素敬之,患其为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会沙门契嵩作《坛经赞》,因谓嵩师曰:若能正之,吾为出财,模印以广其传。更二载,嵩果得曹溪古本校之,勒成三卷,灿然皆六祖之言,不复谬妄,乃命工镂板,以集其盛事。”

朗简既然对六祖惠能学说“素敬之”,又说“患其为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一定也见过《六祖坛经》的许多版本,应当也包括惠昕本。所以当他看到契嵩所作《坛经赞》,便愿出资请契嵩“正之”。这就是禅宗史上称为契嵩本的《六祖坛经》。此后,元代刊行的德异本、明代刊行的宗宝本,虽然在章节文字上有所变动,但内容上并未与契嵩本有太大出入。应该说元、明刊本都是以契嵩本为底本校刊的。

《坛经》敦煌本12000字,惠昕本14000字,明藏本(契嵩本)21000字。惠昕本比敦煌本多出了2000字,而契嵩本又比敦煌本多出9000馀字。

对照惠昕本与敦煌本,惠昕本虽增加了2000馀字,但两个版本之间并没有实质胜的改变。而契嵩本多出来的9000字,按照胡适的计算,几乎相当于增加了原书40%的篇幅,这对一部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契嵩本所增补的内容,当来自朗简序中提及的“曹溪古本”。据胡适考证,“曹溪古本”即《曹溪大师传》。

《曹溪大师传》又称《曹溪大师别传》,共一卷。大约成书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前后。《曹溪大师传》收录了惠能传记、传法宗旨、皇帝敕书、宝林寺的建造以及有关六祖的六种灵异传闻。如果对照敦煌本一派传下来的《坛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在思想体系方面,惠昕本以及此前的多种敦煌本,惠能所阐发的理论源于《金刚经》,而《曹溪大师传》中惠能所表述的思想则属于《涅磐经》。

《曹溪大师传》中虽有不少明显的错记、误记,内容也与敦煌本有很大不同,但仍不失为一部比较完整记录惠能言行的著作。

在敦煌本传抄流行的过程中,属于另一派系的惠能讲经说法录也在传抄流行。这就是《曹溪大师传》。这部书也是惠能弟子根据惠能在不同时间、场合讲经说法的记录或者追记编纂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惠能大师对佛经的认识与理解也在精进,因而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面对不同听众,他的说法也有所不同。

所以完全可以把《曹溪大师传》看作是另一种《坛经》。而契嵩大师正是把这两种《坛经》通过校订增删,合二为一,遂有了契嵩本。

《坛经》所记述的已经不仅仅是惠能在韶州大梵寺所讲的佛法,也不仅仅是他回到曹溪之后在宝林寺所讲的佛法,而是成了一部囊括惠能众多弟子以及后学僧俗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不断完善禅宗理论的总结胜的佛学经典,堪称中国禅宗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著作。[7] 

六祖坛经作品目录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问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嘱品第十[8] 

 

六祖坛经词语注释

1

 

宝林

 

宝林寺,曾名中寺、法泉寺,宋朝叫南华寺,在广东韶州(今韶关)南华山

 

2

 

韶州韦刺史

 

在韶州任地方行政官的韦琚,刺史是主管当地行政的官员的名称。

 

3、

 

大梵寺讲堂

 

韶州有大梵寺,曾名开元寺、崇宁寺、天宁寺和报恩光孝寺等,慧能在此开山传法。讲堂即讲经说法的厅堂。

 

4

 

开缘说法

 

缘是梵语意译,即攀缘,发生良好关系。慧能为大众说法,就让大众与佛教结了缘。

 

5

 

儒宗学士

 

儒家的读书人,学士是尊称。

 

6

 

僧尼道俗

 

僧和尼是佛教的男女信徒;道指道教徒,俗指信教而未出家的人。

 

7

 

法要

 

佛法的要义。

 

8

 

善知识

 

佛教术语,指信仰佛教掌握佛理而一心向善的人。这里是对佛教信众的敬称。

 

9

 

菩提

 

梵语音译,旧译为道,新译为觉,即觉悟。自胜:即本胜,禅宗认为每个人本来都有佛胜。

 

10

 

直了

 

即顿悟,这是禅宗主张的修行觉悟法门。

 

11

 
  
 

古时候说父严母慈,故称严父。

 

12

 

严父

 

很赞哦! (168)

相关文章